124岁的振兴祥,过去一年不容易,但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1/5390504.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宇浩

走进青年路上杭州利民中式服装厂门店时,包蕾妍正在橱窗里摆放一块牌匾,“金牌老字号”五个金色的字,在靛蓝底上格外醒目。

这位90后美女厂长说,浙江的老字号,每三年发一次牌子,这块是去年7月刚发的,“摆在进门橱窗里,还是蛮显眼的”。紧邻牌匾,是一件布满苏式绣花的精致旗袍,仿若“老字号”的最佳代言。

话说回来,三年换一次牌,怎么换,都不可能落下利民。

杭州利民中式服装厂,今年已经岁,是一家我国历史上完整保留至今,从未间断过的中式服装生产老字号,不仅拥有陈香梅、马季、姚明等一系列名人顾客,曾为国家领导人设计制作礼服及博鳌会议中华衫,还拥有一项国家级非遗技艺——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

难怪店铺门头上,“振兴祥”三个字比“杭州利民中式服装厂”还要大(注: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是年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名字,成为服装厂的商标)。

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如果是钱江晚报的老粉,可能会突然想起什么,“哦哦,好像时间又到了”。

从年开始,每到我国文化遗产日(6月的第二个周六),钱报记者就会去“振兴祥”看看这一年的变化,和厂长“约会”,一年一次,从未间断。

“探班”的地点也换过好几拨,从解放路到江城路,再从五堡到德胜,直到年,老厂长包文其一狠心,又杀回市中心,青年路20号的这家门店一直营业至今。

对于青年路,老杭州简直不要太熟,以前看电影、逛西湖,“拷位儿”都在这一带。

其实,这个门面以前就是利民的老店,老杭州经常在这里定做丝棉袄布衫儿,四五百块一件,宽松好穿。

今年再去,店里的布置摆设,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但眼尖的记者还是发现,一楼大堂里的三个“C位”模特,换了装。

中间一件深紫色的旗袍,前胸和腰胯部,牡丹绣花精致。包蕾妍说,其实这件也是经典款了,这些年出去参展它都是“牌面”,因为料子用的是风吕敷(一种全真丝的和服绸),所以不会皱,“过去一年,它还是卖得最好的款式之一”。

一拐弯拾阶上到二楼,两排大衣柜,密密麻麻挂满了上百件旗袍。包蕾妍说,有些客人初次到店,也不知道怎么选,店员就会给她们推荐,“喏,这件,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小的,买的就特别多。”

这件旗袍,工艺上俗称“烂花绒”,周身是绒质的黑色底纹,领边和袖边则点缀着醒目的玫红色,“第一,这个颜色不太挑人,普适性比较强;第二,多的价格也真的不算贵,对于想尝试一下‘旗袍风’的人来说,是挺好的入门选择。”

大家印象中,买旗袍的顾客都是4、50岁的女性,包蕾妍说,实际上这几年,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是十几岁的女孩”。

年轻人喜欢的旗袍,明显带着一定的潮流风向。

首先是颜色,现在反倒是年轻人,更喜欢“素”一点。包蕾妍说,过去一年,像灰绿色、灰粉色,是年轻人选择频率最高的颜色。“而且小年轻往往不太喜欢大面积的绣花,觉得土。一般领口上或者裙边上稍微有些点缀就好。”

要么,就是有特点的。包蕾妍碰到过好几个00后,进门就直接问“有没有青花瓷的”,对于她们来说,周杰伦、王力宏等歌手带起的“民族风”,就是购买指向。

另外还有一件蓝色的印花旗袍,也挺俏,因为视觉上就是那种油画的效果,艺术范儿十足,“一些从事艺术工作的女性,都蛮喜欢这件”。

眼下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几款薄真丝面料的上装,也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心头好。

包蕾妍说,这几件属于“可塑性强”,说白了,就是留给小年轻混搭的余地比较大,“上半身是中国风,下半身我穿裤子、裙子,甚至脚上蹬双帆布鞋,其实都不会觉得违和。”

有个有趣的现象,每年来利民采访,数字总好似一个不存在的东西,问包蕾妍去年卖出了多少件旗袍,她顿时切换到“自问自答”模式,“几十件?”“嗯,几十件应该有的”。

跟如今动辄几十万件的流水线制衣模式相比,时光在利民总好像变慢了许多,一件衣服,从量尺寸、打样到最后穿到身上,最起码要等两个多月。

(包文其和包蕾妍)

偏偏包家父女,在有些东西上还特别“轴”,比如机器绣花,他们总觉得死板、不灵动,所以利民出去的旗袍,不是手绣,就是手推绣,“所以肯定是《从前慢》了。”包蕾妍自黑道。

其实过去一年,因为疫情反复等原因,利民的旗袍销量是受到挺大影响的,比如年会、婚礼等许多要用到旗袍的活动,不是延期就是取消。

衣架上一套红色和金色交织的新娘装,价格接近,以前是不少新人最爱的“敬酒装”,过去一年,就一直静静地挂在那边。

“没有具体算过,(销量)估计少了有将近一半?”尽管如此,说这句话的时候,包蕾妍依旧语气淡定。可能是多年传统文化的滋养,包家人早已被旗袍包裹成一颗宁静之心,我们平时经常说的“匠心”,多少也有点这样波澜不惊的意思。

之前动过好几年念头的网店,包蕾妍说,也先按下了暂停键。因为发现网上量的尺寸,总是不靠谱,旗袍这个东西,总归还是要到店里,靠师傅一寸一寸量,才最能剪裁出属于每个人的韵味。

“慢慢来吧。”包蕾妍说,今年下半年,她想趁厂里的几个老师傅空一点,静下心来多研发一些新的款式,“这个才是正经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61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