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离双十一还有点时间,但是中通韵达圆通都涨价了,网友们纷纷表示不想再剁手了。其实涨价的何止是快递?
涨价之食:根据前程无忧论坛近期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8.3%的白领饭贴处于元以下,还有36.7%的白领则表示没有饭贴,而且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公司给出的餐费补贴根本无法撑过一个月的就餐费用。
食:物价太“给力”,饭贴太“泄气” 讲述人:Lisa 职位:文案策划 餐费:—元/月
说到物价,近几年它其实都处于上升状态,只是不像今年升得这么给力罢了。于是,人们不禁为此哀叹:这年头,什么都在涨,唯独就是工资不涨。
然而,对我而言,没涨的不仅是工资,还有饭贴——数字十年未曾发生过变动。对于我的这份抱怨,朋友总是一副不屑的神情反嘲:“小姐,知足吧,好歹你还是有补贴的,我可是连补贴都没得拿的。”
我很理解朋友说这话时的心情,可回过头来看自己那不到二百元的饭贴,我又不免感觉有些泄气。
我上班的地方正好位处于市中心的商业圈,那附近的物价世人都知道,一个字:贵!基本上找不到十元以下能够填饱五脏庙的食物,也正因为如此,每天上班最让我感到胃疼的就是吃饭问题。
吃好的,价钱不便宜;吃便宜的,量不一定管饱,而且其卫生质量也未必有保证。不是我挑剔,怎么说身体也是革命的本钱,万一没有照顾好这个“本钱”,吃出了什么问题,医院看病的钱就又医院了。
可话说回来,既便宜又管饱的食物到也不是没有,也就是KFC而已,而且还是手里有它优惠券的时候,一个汉堡包加一杯可乐,最低价13.5元,公司给予的饭贴补助是每天8元,因此自己还需再倒贴5.5元,结果一个月下来我就需要自己补贴自己元的饭钱。当然,我也不可能一个月每天都吃汉堡包,怎么说中国人的主食是米饭,而公司周边最便宜的商务餐也要三十元左右,于是倒贴出去的钱就更多了。月末核算一下发现,自己的这点微薄薪资除了一些必要的生活开销外几乎都贡献给了每天都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了。
涨价之衣:
即使我们可以省吃俭用,缩减开支,但是行走职场中,有些花费确实必不可少,比如求职面试的时候,配备一身像样的衣服,不说名牌了,至少要体面一些吧。可在某些行业,这个“体面”也真够受的了。
衣:“被名牌”的滋味不好受 讲述人:Janice 职位:客户经理 服装花费:—元/月
我是一家小公关公司的客户经理,平日里经常要出去见客户。大家都知道做公关这行本就是替人包装的,当然自我包装也很重要。所以,我一般出门都挺注意形象,尽量穿得光鲜亮丽些,替公司挣脸。如今我却发现,这个脸面形象是越来越难维护了——现在随便哪个商场,稍微像样点的衣服和鞋子标价都是四位数的,而公司已经算是不错,为客户经理提供了置装费,但每个季度只有区区元,这点零头哪里填得上物价飞涨的黑洞啊!
一件能在正式场合穿的衬衫,—元只能买到“大路”品牌;一件基本款针织衫,商场现在随便翻翻吊牌上的标价都是五六百元的;大衣这类厚实点的外套,不求品牌,价格直奔四位数;至于羊绒衫,已经穿不起了,只能去手工作坊买线机织了。穿在外面的是给别人看的,穿在里面的则是求自己舒服,而现如今,就连一套内衣裤打个对折都要元出头,一条小内裤挂商场里至少要卖到25元——要满足冬天衣物保暖的诉求,就得花上不菲的价格,难怪已经有同事愤愤地喊出“干脆把空调背身上”的口号。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服装价格如此“辣手”主要是由于棉花价格的全面上涨,再加上劳动力成本增加,于是带动了下游服装企业的全面提价。
当然,要穿得酷炫且能以假乱真,还是有“省钱秘笈”的——那就是网购。公司的实习生小弟很自豪地告诉我们,他的衣物,大到皮夹克小到CK内裤,统统都是网购的。网购的确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路,但比对一下前两年的行情,很容易就能发现,今年网购衣物的花费也在暗涨。从网店掌柜们对的产品描述就可以看出——今年衣服涨,是因为棉纱价格翻倍了,真丝面料涨了,羊毛羊绒涨了,羽绒价格也涨了,还有海外代购的关税也涨了,总之一句话就是从上游原材料到中间拿货环节,成本统统都叠加上去,全都涨了!
如果说衣物还能靠商店打折血拼或者网购淘到,那么鞋子还是得自己试穿了才知道合不合脚,所以鞋子还得去商场亲自试了才能买。早几年,一些中档品牌的靴子打个对折—元还能拿下,今年我突然发现,—元只够买双打对折的凉鞋!而这项开支对我来说又是不能图便宜节省的:有些场合我得穿高跟鞋——高跟鞋本就穿着不舒服,因此更得下血本买鞋型舒适的;有些场合需要我站台一天,我就要带双柔软低调又百搭的平底鞋随时“备战”——这种鞋子更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最令我大出血的还是包的花费上。做公关这行,客户中如有化妆品、奢侈品行业的,那么无论是见客户还是出席活动,在包的置办上都不得不花费一定的血本。我并不是一个“名牌控”,看到Chanel、LV就腿软走不动路,可我的那些做高端品牌的客户以及媒体从业人员,因其专业性眼睛特别“毒”,如果我背个A货包去谈合作,有些人的态度就会莫名倨傲。而且众所周知,化妆品奢侈品行业做活动,门面很重要,我怎么能一身山寨味出现在这种场合呢?这丢的可是公司的脸啊!因此,只好托朋友从海外给我带了两个名牌包,可这花费公司是不会报销的,只能自己默默埋单,“被名牌”的滋味不好受啊!
涨价之住
作为异地工作者,租房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起伏不定的房租让不少白领居无定所,常常处于搬家的状态中。如此也罢,可房东从来都跟你客气,一副“爱租不租”的傲慢气势,足以消灭你讨价还价的勇气。此时,你还觉得自己客户吗?不,房东更像是上帝!
住:只见房租涨,不见租客哭 讲述人:Haile 职位:网络运营专员 住房花费:2元/月
我来自湖北,目前在上海一家小型互联网公司做运营专员。去年毕业,我就加入这家公司,算下来也都一年多了。跟老板提加工资,他总会跟我绕来绕去,总之就是不想加。你说,我才4块的工资,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让我还怎么活。
每个月最大的开支就是房租,其他方面我根本不敢多花钱。刚毕业那会我住的是那种群租房,单间应该是元/月,面积大概只有8平米,而且一间大房子隔成了5个小间,一共住了6个人,厨房、卫生间、电冰箱、洗衣机公用。每天排队洗衣服,排队做饭,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排队上厕所,要是赶上内急,简直就是要命啊,有时候等不及只能匆匆忙忙赶到单位上厕所,还好我离公司比较近。你也许会说,干嘛这样委屈自己,找个好点的房子,独厨独卫不就解决问题了。这说起来轻巧,感情我得有那个闲钱啊。公共均摊的水电费,我没办法控制,只能扣自己啦,每天洗衣服、烧水,凡是需要运行大功率电器都赶到10点以后,这一个月也省下一小笔,能省则省嘛!最可恶的是交房租的时候,房东还总是扬言要涨价,就这居住环境你还跟我涨价,咱不住了总行吧!你以为自己出气了吗,房东可在那不停摆手:“走吧,走吧,这房子还愁租不出去?正好我租给新客,还能涨价!”
一咬牙、一跺脚,我真的去租了一间独厨独卫的房子。这下生活排队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房租也上去了,房租、水电费、网费、燃气费加在一起一个月2元,而且为了房租能低一点,我可一直都选择住在人烟稀少的郊区。
现在租房是一季一个价,一般3-4月份是跳槽高峰期,人员流动大,房租上涨幅度在10%到15%左右,而9-10月份既有大学生毕业又是求职高峰期,涨价也是铁定的了,幅度只会升不会降。现在房东都精明着呢,跟你签合同时,他们会自动绕过租房淡季,要么10个月,要么一年,违约金都是上千块,租房也能把你套牢的。
房东自主涨价也就算了,这国家的水电费也附势增长,这日子还让不让人过啦?
涨价之行:
行——“步步为银”的城市让我举步维艰 讲述人:Packman 职位:软件工程师 出行成本:0元/月 自从92号汽油涨价以及高铁开通以后,意味着我的出行成本就又高了一截。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上班还是靠坐地铁外加等公司班车或者倒公交车的。当时,我一天上班来回的花费基本是12-15元不等,以一个月工作22天来计算,一个月我单是上下班的出行开销就在元上下。除了钱,更关键的是我一天上下班来回要在兜兜转转之中花去近3个小时时间,且还要忍受诸如地铁线路网故障、公司班车晚点以及等班车被人插队等一系列身不由己的事件。特别是当遇到公司班车有变故时,我就不得不靠打车来解决所谓的“上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出租车的起步费也就是在那个时侯很适时地从12元涨到14元了。再看看自己的钱包,一个月公司发给我的车贴费用也只是可怜的元……
于是,就在今年初,为了改变上下班时常要身不由己的悲惨境遇,也为了平时出门更方便点,我一狠心买了一辆车,结果现在我的开支变成了:
一个月中,车需要每周加一次油,加一次油需要元,那每月我加油的花费就是元;一个月中,车要停在公司所在园区的停车位,物业给其的定价是元/月和20元/天,而在家所在小区的停车位则是标价元/月。单是算油费和停车费这两项,一个月我用在上下班路上的开销就是原来的5、6倍了!这还不算上我一个月内花在洗车、打蜡等车辆保养工作上的“小钱”。更要命的是,本地92号汽油的价格还有继续涨的趋势。现在再一看钱包,那元车贴如今真的是只能起到象征性的作用了……
除了汽油价格,我还是高铁的“受益者”和“受害者”。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和女友两地分居,我在上海,她在杭州。每个月我至少都得去杭州看她一回。在没有高铁之前,我坐动车去杭州,从上海南站到杭州站需大概1个半小时,现在有高铁了,从上海到杭州,对比下动车的价格,涨幅分别是50%和%!多出这点钱的价值呢?坐动车一般要1个半小时,坐高铁则“理论上”要45分钟至60分钟——毕竟平时正常运营的车辆不可能总是公里/小时。这,还是从杭州到上海虹桥站间直达列车的运行时长。如果赶上了非直达车需要中间停站,其实坐高铁花费时间并不比动车快多少。而如果再算上我在上海市内到达虹桥车站的时间和出租花费,高铁的绝对优势还真没被我感受到。当然,对我来说,从上海到杭州还有一个理论上可行的办法——自驾!但是一算我那辆小车走这近多公里的路程(相当于我一周上下班的里程)要耗去的油和要交的高速公路费用,我觉得还是让这个办法先留在理论中吧!
总之,生活还是要继续,门总是要出的。在这个“步步为银”的城市里,除了属于我自己的那部分生活我要争取做到最好,还有更多的事情是我没法改变的,那我也只能去适应它。(完)
文中出现图片由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