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丨方寸巧心,丝丝入扣慈溪有位

  盘扣,又叫盘纽,是传统中国服装使用的一种纽扣,用来固定衣襟或装饰,被称为装饰服装的点睛之笔。在观海卫镇卫西村,有一位盘扣艺人,她叫莫丽君,今年52岁,二十年来专门从事盘扣制作,其精巧的手艺令人赞叹,修复的带有盘扣的衣服也远销各地。

莫丽君在整理旗袍上的盘扣。

  结缘盘口源于家人

  说起结缘盘扣,还要从莫丽君的幼年说起。那时很多家庭妇女都会制作盘扣,莫丽君从小耳濡目染,看着奶奶、妈妈的盘扣制作手艺长大。在长期的熏陶下,莫丽君也会一点简单的盘扣制作。

旗袍上的盘扣。

  出嫁后,莫丽君的丈夫从事古玩事业,经常会有一些晚清民国时候的老衣物收过来,有些脱线了需要修补,有些盘扣缺了或是坏了,也需要缝补上去,这需要更加精巧的手艺,只是小时候从老一辈那里学到的手艺还远远不够,需要更进一步的学习。

  就这样,30岁出头的莫丽君就专门向裁缝出身的姨奶奶学习如何制作盘扣,掌握制作方法和窍门,也学会了裁剪布料、刮浆的方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莫丽君就在家支持老公的事业,其中一部分就是修补老衣服。

盘扣。

  在莫丽君的家中,一幅幅制工精致的盘扣被装裱起来,有金鱼、蝴蝶、莲藕、凤凰等多种形状,寓意着美好生活。“盘扣形状大多选取具有浓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义的图案,这些精美的盘扣,有的是自己设计盘的,有的是老衣服中摘下来的,真的是太精美了。”莫丽君说。

  盘扣制作讲究细节

  每个盘扣由两部分组成,分为扣头和纽襻,可用在男女衣服上,其制作工艺包括了盘、包、缝、编等多种手法,在样式设计、颜色搭配等方面也极为讲究,特别是女士衣服的颈扣、领扣、胸扣更加引人注目,要制作的更加精巧一些,有些还不能拼接,必须是整条盘出来。

莫丽君在制作盘扣。

  “制作盘扣的方法,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细节方面比较讲究。”莫丽君说,选布料最好是真丝的,真丝熨烫比较好,烫平以后要上一层自己特制的浆,等晾干以后再熨烫平整,然后按45度角裁剪,这个角度收缩性好,容易拉伸,也比较容易塑型。

  莫丽君边演示盘扣制作边和记者说,选取的布料宽度差不多要有1.7厘米,上面放一根金属丝,经过两个对折,变成了一条长长的细布条,然后再缝好,按照设想好的形状盘。制作扣头时,准备一条布,一扭、一缠、一穿、一拉,反复做几次就做好了。

莫丽君在制作盘扣。

  “一些老衣服的盘扣比较精细,但花色没有现在多,复杂的盘扣一般需要三四天,容易的一天就行了。”莫丽君说,盘扣都是一对对的,有一套好几对的,也有单独一套的,根据衣物的具体部位设计,像旗袍盘扣有十多对扣子,颈部、胸前、侧腰都有,设计时有些一样有些不一样。

  鲜有人做需要传承

  “制作盘扣是一门细巧的活,制作时心一定要静下来,还需要耐心、细心。”说起制作盘扣,莫丽君表示,盘扣花式种类丰富,有一字扣、盘香扣、琵琶扣、花扣等,要把它做得精细、精致,设计图案时,思路要好,要开动脑筋。

  现在学做盘扣的人还有么?据莫丽君了解,慈溪地区专门做盘扣的屈指可数,不过盘扣要上手很快,一般学个两三个月就行了,关键是要自己琢磨设计图案。“盘扣缀在不同款式的服装上,表达着不同的衣饰语言,我制作的盘扣大多用在女士的旗袍、倒大袖等老衣服上。”莫丽君说,可能近年来受宫廷剧影响,喜欢老衣服的人多了起来了,来买的大多是三四十岁的年轻女子,她们钟情于这类服饰,对服饰上的盘扣爱不释手。

  可以说,盘扣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是中国人对服装认识演变的缩影之一,需要继承和发扬。目前,莫丽君逐步向工艺、收藏等方面延伸,不仅在积极申请非遗项目,还在物色继承人,希望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全媒体记者戎志虎

声明:本文转载自,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更正、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877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