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到欧洲,一条穿越五千年的丝绸路科

科技日报记者乔地

一名早逝的孩童,被美丽的织物包裹着装入瓮棺,经过多年的时光剥蚀,剩下一堆残骸。就是在这堆残骸中,中国考古人员获得了一个震惊世人的发现——丝绸!

12月3日,在郑州召开的仰韶时代丝绸发现新闻发布会上,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宣布,在河南省荥阳市汪沟遗址出土瓮棺里的头盖骨附着物和瓮底土样中发现的丝织物残存,与此前青台遗址瓮棺中出土的织物为同类丝织物,结合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的骨雕家蚕,确切证明中国先民在多年前已经开始育蚕制丝。

同日,中国丝绸之源研究郑州工作站,正式落户荥阳青台遗址!这是中国丝绸博物馆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建立的,以加强考古单位与科研基地协作,寻找探索丝绸起源的新方法。

青台遗址出土丝织品残片

汪沟遗址出土碳化丝织品的瓮棺

双槐树遗址出土牙雕蚕

丝绸或起源于黄帝时代,地点在郑州

对于丝绸的起源,古史记载颇多。《通鉴纲目外记》载,黄帝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孔颖达《疏》云:“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裳也。”

结合仰韶时代考古的最新发现,研究者认为,中国丝绸的起源时间可能在黄帝时代,丝绸之源就在郑州。

传说最早黄帝的妻子嫘祖将桑树上的蚕茧放到锅里煮,搅拌后牵出闪闪发亮的丝线。这就是最早的“缫丝”,嫘祖由此发明了纺织丝绸,人称“先蚕”。

战国秦汉之时,楚人之丝色彩绮丽,诡谲无涯。先民坚信,茧丝可以沟通天人,人穿上丝绸便可与天对话。

“锦”将蚕丝的优秀性能和美术设计结合,不仅是高贵的衣料,更成为可以穿着的艺术品,成为皇家贵族专属的标配,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始终。

周礼文化兴起,作为上等织品的丝绸也成为“分尊卑、别贵贱”的礼制工具。按照代代传承的服装制度,穿戴丝绸成为显赫权贵的标志。

西汉时期,罗纱织物的水平已经很高。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无比轻透,举之若无,宛似天衣。

西汉黄纱地印花敷彩直裾式丝绵袍

在唐代,已经有了绫、罗、绸、绢、纱等丝绸。白居易在《缭绫》中记载:“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将天上才的样式拿到民间纺织,可见当时纺织技术之高。

《簪花仕女图》局部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可能在裴李岗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丝蛋白,仰韶文化遗址内出土尖底瓶及部分罐的外表饰有线纹,个别器物底部发现有布痕,说明原始纺织技术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甚至更早阶段已经比较发达。

-年,郑州市文物部门先后对青台遗址进行了6次发掘,在一个瓮棺中发现了灰白色碳化丝织物,在另外一个瓮棺中还发明了褐灰色碳化纺织物碎片及块状织物结块。后经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判定,这些织物残片属于桑蚕丝织物,“其中一块即是我们所说的绫罗绸缎中的罗,并且是经过染色处置的彩色丝绸制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说,“这些丝绸距今至年。”

在距离青台遗址不足百公里同为新石器时期的双槐树遗址,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枚用野猪獠牙镌刻而成的蚕。顾万发陈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枚牙雕蚕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距今已有多年,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期间最早的蚕雕艺术品。蚕的整体造型以及头昂尾翘的绷紧“C”形姿态,专家推测古人雕刻的是一只正处于吐丝阶段的家蚕。“这说明当时的古人已非常熟悉蚕的生长习性,并可以驯化出成规模的家蚕。”顾万发说,“青台、汪沟遗址瓮棺中的发现对丝绸起源研究意义重大。因发现蚕会在作茧自缚后,破茧升天,先民用丝绸包裹下葬,寓意逝者重生。加之瓮棺多为小口尖底瓶,形似蚕蛹,更体现了先民对蚕神的崇拜。也许是因为这种古老的原始崇拜,先民才会去驯化野蚕,使用蚕丝。”

“这恰好与青台遗址出土的彩色丝绸互相印证。双槐树出土的牙雕蚕,其形态与当代家蚕实在太相似,因此可以果敢揣摩,早在多年前的郑州,先民已经掌握了家蚕饲养和丝绸临盆手段。”顾万发说,“再结合我们在相近也是仰韶期间的汪沟遗址最新发现的其它丝绸成品,能够有力地证明,郑州应该是全国上最早发生丝绸的处所。”

据顾万发介绍,出土残片中有一块“绫罗绸缎”中的罗织物,且经过了染色处理,在织法上采用了较为复杂的绞经结构。为防止掉色,古人对这块染色罗进行脱胶,生丝脱胶后称熟丝,这块罗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熟丝丝绸制品。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瓦莱丽·汉森(ValerieHansen)年在其《丝绸之路新史》著作中明确认为,“中国人确实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丝绸的民族”。 

年,中国丝绸博物馆设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展纺织品相关文物分析检测鉴定等工作。为推动丝绸起源研究,年以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以“寻找中国丝绸起源”为主题的考古项目。

年以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项目,分别在荥阳青台、汪沟和巩义双槐树等相关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展开工作。

中国丝绸博物馆设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重点开展纺织品相关文物分析检测鉴定、传统工艺与价值挖掘,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等工作。

-年,中国丝绸博物馆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对荥阳汪沟遗址瓮棺内提取的碳化织物的纤维材质和组织结构进行鉴定,发现绞经织物,纱线较细,是四经绞罗织物碳化后的痕迹,确认绞经织物是丝织品的残存。这与20世纪80年代青台遗址出土的织物属于同类丝织物。

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与家蚕的对比图。受访者供图

科研人员从瓮棺中取样的现场。受访者供图

国家文物局纺织品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暘说,“以往的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对碳化纺织品纤维材质的检测。随着酶联免疫技术的不断优化,检测成本的不断降低,我们将在郑州仰韶文化聚落群开展更广泛的样本检测,以期勾勒出这一地区的丝绸起源分布图。”

从仰韶文化的半个茧壳,到名扬天下的丝绸之路

从仰韶文化的半个茧壳,到名扬天下的丝绸之路,桑蚕丝像一条若有若无的线,贯穿中国上下五千年,联结中国和世界。丝绸以无与伦比的高贵质感,席卷从秀场到荧幕的所有潮流之巅,成为性感的代名词,永不落幕的流行经典。

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中,把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年间,中国与中亚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那条黄沙狂舞、孤寂驼队缓缓西行的征途,从此有了一个浪漫而美丽的名字。

在遥远的古希腊传说中,就记载一种源自东方的服装面料。它采自树上,具有珍珠般的光泽,柔软而弹性,轻盈又透明。长在橡树上的“金羊毛”,是他们能想出来的最贴切的名字。为了获得这种面料,希腊人甚至建造第一艘驶向大海的“阿戈尔号”巨轮,五十名英雄水手在王子伊阿宋的带领下,为获取传说中的“金羊毛”而开启征程。这个传说或许是西方已知最早关于“丝绸”的记录。

作为中国特产,丝绸制作技术被中国垄断了很长时间。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同时打通丝绸之路。在古代艰难的运输条件下,远距离贸易仅限于高价值奢侈品,因此精美,柔软、轻薄、高贵的丝绸,作为最古老的世界商品,开始源源不绝地到达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大陆。

在日本,绮丽的唐代丝绸被视之若宝,在《枕草子》中“唐锦”被誉为“辉煌之物”,成为日本王室贵族争相竞买的奢侈品。

在罗马和波斯军队交战中,罗马人震惊于波斯人耀眼光华的旗帜,发现用的是贵比黄金的中国丝绸,自此对中国丝绸充满渴望,把中国称为Seres,即“丝国”。圣经《旧约》中曾两次提到丝绸,称之为“最美丽的织物”。

那时的罗马不仅没有丝绸,连棉花也没有,其服饰主要由羊毛或者麻制成,厚重粗糙,颜色暗淡。自从凯撒大帝触摸到滑若肌肤的丝绸后,粗糙的羊毛和麻布简直不堪忍受。对贵族而言,丝绸不仅意味着轻薄舒适,更意味着高贵和品位,成为古罗马贵族元老的标配。据说,进斗兽场VIP座都是靠刷“丝绸服”的,穿丝绸者——请入,没穿丝绸者——明天穿上丝绸后再入。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据说是最早穿上丝绸的西方人之一。精明如她显然懂得如何运用丝绸的魅力,让凯撒大帝沉醉不已。公元一世纪庞贝壁画《Flora》,妩媚的花神芙罗拉就穿着美丽轻薄的中国丝绸,更加凸显侧身顾盼的身姿和轻舞曼妙的体态。

正因为真丝精贵、难得,在丝绸之路将东方文明传播到西方之后,中国丝绸被视为欧洲上流社会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拜占庭帝国皇帝贾斯汀尼安,就希望打破中国垄断,发展自己的丝绸产业。他派两名使者来到中国,用空心竹竿将蚕卵走私窃取。从此,拜占庭丝绸逐渐举世闻名。直到年君士坦丁堡被围困,丝绸业衰落,名熟练织工前往意大利。于是,意大利丝绸业蓬勃发展,满足了整个欧洲日益增长的对奢侈品的需求,丝织业逐渐传遍欧洲。

查士丁尼皇帝拿到蚕茧

12世纪拜占庭丝绸长袍残片

法国在对奢华时尚需求的推动下,发展了自己的丝绸产业。法王路易十一大量种植桑树,赋予丝绸前所未有的高贵地位,法国逐渐超越意大利,成为欧洲丝绸贸易的中心。

18世纪里昂丝织厂

年,法国里昂被授予丝绸生产专营权,超过1.2万名里昂人以丝绸业为生,几近该城人口的1/3。至今,在里昂以丝绸为主题的博物馆依然是著名景点,很多熟悉的奢侈品牌等依旧以里昂为主要制作基地。18世纪法国巴黎成为世界时尚潮流的中心,兴起的宫廷奢华趣味洛可可风,更是将华贵的丝绸用于各种服饰以及室内装饰,上流社会几乎被华丽的丝绸全面占领。洛可可艺术中就特别喜欢描绘身着丝绸的女子,一是能够彰显主人的身份,二是丝绸能很好地展示女人身形的柔顺与妩媚。

为了展示丝绸服装的细致柔顺,据说专门研发了一种光泽耀眼的稠性颜料,足以令画中丝绸色泽丰润,柔滑光亮。18世纪著名画家ThomasGainsborough,更是以传世名画《蓝衣少年》,将丝绸的光泽与质感永远定格在艺术史的绚烂篇章。玛丽莲梦露在《七年之痒》中的白色真丝裙,应该是20世纪最著名的影像,地铁疾驰而过,通风口气流将梦露的裙摆高高吹起,成为性感的终极象征。这条深V白色丝绸连衣裙,也成为了人类史上最出名的裙子,后来被人以万美金天价收藏。半个多世纪以前,深谙时尚精髓的戴安娜王妃,直接将真丝衬裙穿出晚礼服的风范,演绎出别样的魅力。玛丽昂歌迪亚在《间谍同盟》中服装也以真丝裙装为主,展现枪炮玫瑰的浪漫质感,透过一袭袭丝绸衣裙,仿佛足以窥见那个浮生若梦的华美时代。

无论丝巾、衬衣还是长裙,任何服饰单品只要换成丝绸面料,就立刻拥有了华丽感。丝绸始终是时尚界的宠儿,每年各大奢侈品牌的顶级秀场上,丝绸更是作为最必不可少的元素,结合各种设计和搭配,演绎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真丝为何成为贵重的顶级奢侈品

丝绸技术复杂、工艺繁复,纯手工制作,加之丝绸之路运输的漫漫长途,到达罗马已是天价。一磅丝绸的价格相当于两磅黄金,绝对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古罗马著名学者老普林尼,在百科全书式著作《自然史》第六卷中,记载了产自东方的“透明衣衫”。老普林尼抱怨,为了购买这些来自东方的奢侈品,罗马每年要花费一亿罗马铜币,相当于国家年度预算的10%。

罗马第二任皇帝提比略甚至制订反奢侈禁令,禁止男士穿着丝绸服装,以保证女性优先。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禁令最后沦为一张废纸。即使天价也阻挡不了贵族追逐丝绸的脚步,整个上层社会以穿丝绸为荣。古罗马因为丝绸付出了巨额黄金,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罗马帝国的崩溃与丝绸交易导致的黄金流失,有很大关系。

首先是因为原材料的稀缺性。一粒蚕茧抽出的丝长度大约在米左右,经过缫丝产出的20/22D厂丝,每根由6-8个茧子抽出的丝合并而成。五百个以上的蚕茧才能够做出一件简单的真丝小衫。在所有天然纤维里,桑蚕丝富含1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是滋养皮肤的美容高手,最娇贵,生产成本也最高。在交易中以克论价,又被称为“软黄金”。

其次是织造工艺的复杂性。蚕茧进入丝厂后,要经过选茧、煮茧、索绪、理绪、集绪、拈鞘、缫解、断头时的添绪、和接绪、复摇、干燥、整理等许多极其繁复的缫丝工序,才能变成厂丝。这些工艺性的复杂与劳作的艰辛使真丝更为精贵。光是真丝面料需要这么多繁杂的工序,再加上后期的工艺如手绘,绣花等,再经过设计做成衣服……价格可想而知。

第三是日常护理的珍贵性。真丝属于蛋白纤维,耐酸不耐碱,所以日常生活的洗涤剂甚至汗液都易导致其纤维分裂。由于它十分娇嫩,也易皱易被刮坏。所以不管穿着或是清洗收纳时都要倍加小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7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