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与苏绣、粤绣和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它是勤劳智慧的湖南汉族劳动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
发展历史:
湘绣是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据记载,年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早为世人叹而观止。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来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代,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辉煌灿烂的楚绣与马王堆汉绣,不但是中国刺绣史上足资骄傲与自豪的一章,也是湘绣顺理成章的最初发展之源。”在工艺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从刺绣工艺的文化深层内涵剖析,上述论点是很正确的。它对探讨湘绣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并广有影响的绣种的承前启后,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另外,湘绣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还吸取了苏绣、粤绣、京绣等绣系的优点,发展成为清代刺绣艺苑的后起之秀。
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湖南民间很早就能够刺绣。清代嘉庆年间,长沙县就有很多妇女从事刺绣。宁乡画家杨世焯倡导湖南煌阳湘绣经典作品煌阳湘绣经典作品双面绣图册民间刺绣,长期深入绣坊,绘制绣稿,还创造了多种针法,提高了湘绣艺术水平。光绪末年,湖南的民间刺绣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刺绣工艺系统,成为一种具有独立风格和浓厚地方色彩的手工艺商品走进市场。这时,“湘绣”这样一个专门称谓才应运而生。此后,湘绣在技艺上不断提高,并成为蜚声中外的刺绣名品。
解放后的数十年间,湘绣取得了长足发展,以独特风格和高超绣艺傲立于“四大名绣”之列,成为湖南乃至国家的“艺术名片”。
进入十九世纪以后,随着湘绣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众多刺绣艺人不断深索和一大批出色的中国国画家潜心投入,湘绣吸收了我国古老文化中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等诸种艺术精华,从而形成了以中国画为基础、以数十种针法和多种色阶的绣线,在各类底料上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画出物象外形内质的自行特色。
工艺特点:
湘绣是湖南人民创造的一种卓越的手工艺品,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刺绣通常是用真丝、硬缎、交织软缎、透明玻璃纱、尼纶加真丝、棉线等为原料绣制的精细工艺品,而湘绣绣品主要用真丝丝线在真丝织物上绣制图案,它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适用的日用品。主要品种有单面绣、双面绣、条屏、屏风、画片、被面、枕套、床罩、靠垫、桌布、手帕、各种绣衣以及宫廷扇、绣花鞋、手帕、围巾等各种生活日用品。每个品种可绣以风景、花鸟、动物走兽、人物肖像等图。工作之余欣赏把玩一下湘绣工艺品、湘绣艺术品,令人心旷神怡,其中滋味妙不可言。居家装饰也以湘绣体现品位和个性。穿着古朴典雅而不失现代的手工湘绣服装,也会给人一种富贵、高雅、脱俗的感受。
湘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以湖南长沙为中心,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品,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强调写实,质朴而优美,形象生动。特点是丝细,后用皂荚仁溶液蒸煮,再裹起来揩拭,防止绒丝起毛,其光细胜眼于发丝,湘绣在配色上善于运用深浅灰及黑白色,加上适当的明暗对比,增强了质感和立体感,结构上虚实结合,善于利用空白,突出主题,形成了湘绣水墨画般的素雅品质。湘绣的传统题材是以狮、虎、松鼠等,特别是以虎最为多见。
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为特点。曾在巴拿马、芝加哥等世界博览会上获奖。民间有苏猫、湘虎之说,湘绣狮虎毛纹刚健直竖,眼球有神,几可乱真,今已发展到异色、异形、异面的双面全异绣。
艺术特色: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
工艺制作:
1.制稿
制稿是湘绣的第一道工序,一幅好的绣品离不开一个好的构图。设计者脑中对于艺术领悟能否完全转换成版面,制稿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一个高明的制稿艺人,能够完全的将他面前的照片,图案,甚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物体按照设计者的意识用素描勾勒在一张小小的蜡纸之上。
2.临稿
勾勒于蜡纸之上的素描之后,要用一根细小如发丝的小针按照绣稿的细线刺出匀称的小孔。完成之后,将已经裁好的真丝缎面放于纸稿底部,临拓出一张张的绣稿。
3.选料
根据绣品的种类和工艺表达要求选择最佳的底料。原则:按单面绣、双面绣选料;普通缎料和精品缎料选料。
4.印版
将制作好的手工模版用油墨印刷至底料(缎面)的过程。
5.配色
精美的湘绣作品图册绣稿出来了,剩下的就是配线了,一般多种颜色,近两千个色相,全靠配线艺人一双眼睛根据设计者的思路配出恰当的颜色。线料的介绍:线料主要分为丝线、绒线、金银线等。线料颜色介绍:湘绣绣线色彩的丰富,是与其他绣种区别的主要特点之一。据《雪宦绣谱》记载,有青、黄、红、黑、白(以上正色)、绿、赭、紫、交、葱(以上间色)9类,88种原色,因其深浅染制成种不同的色彩。
6.饰绷
一件绣品在刺绣之前需要将其紧紧绷于一个绣花棚架之上,并压条,拉筋。在绣制的过程中还要根据需要换好几次绷架。绷架根据绣品不同有大号的,中号的,小号的,高的,矮的,特大的,手绷近20多种型号。
7.拆绷
拆绷相对于绣制来说比较的容易。将绣好的绣品细心拆下,除掉上面多余的绒线和线头。将已经绣好的绣品放松,拆下。但是整个过程需要非常的细心。
绣品分类:
按照工艺,湘绣可分为单面绣及双面绣。
单面绣:故明思义就是只呈现一张绣面,绣娘用精湛的针法,令人眼花缭乱的二百多种颜色的丝线,再辅以稿工的沤血力作才绣出完美的绣片。绣片经过平烫后,让丝线的光泽和色彩融合到一起,工匠用画框装裱起来,正面是用玻璃镶好,背面用防潮的且坚固的纸板卡好,放个二三十年不成问题。单面绣的尺寸大小不拘一格。单面绣是挂在墙,可以装饰房子的任何地方,餐厅挂水果和花卉让人食欲大增;客厅挂风景和植物让人神清气爽;房间挂动物和花鸟虫鱼让人流连忘返,书房挂字画和人物让人心旷神怡。
双面绣:它正反两面都是相同的绣面,上面绝对找不出半点瑕疵,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线头,这是四大名绣中绝无仅有的高超绣法,双面绣不但绣工精湛,而且有些框架也绝对称得上是一件木雕精品,它采用原木雕刻再上朱漆。充分展现湘绣的高雅与别致的韵味。双面绣大部分都是圆形的镜框,而且有统一尺寸大小。湘绣不断创新,开发出长方形的方形双面绣。规模都统一为20*40CM。它非常适合摆设在客厅的玄关和壁柜里。
单面绣双面绣价值意义:
历史价值:
湘绣作为古老而传统的民间手绣技艺,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代代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不仅是我国艺海之林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更是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有“魔术般的艺术”、“最珍贵的刺绣品”之美誉。
艺术价值:
湘绣作为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其艺术内涵博大精深。绣师们以针代笔,以线作色,将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融于湘绣之中,通过针、线将人物、山水、风景、花鸟、走兽、字画、书法、金石等多种艺术融会贯通,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使绣品更加生动逼真、质感强烈、栩栩如生。
品牌价值:
湘绣作为湖南的“省粹”,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元首和政要。被赞誉为“奇异的手,绝妙的作品”。
商业价值:
湘绣系列产品因湘绣的传统工艺特征和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享誉海内外,广泛用于馈赠、装饰、收藏以及服装、服饰、头巾、床上用品,产品销往欧、美、亚、非及港、澳、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是湖南的出口支柱产业。湘绣得到保护和发展,可起到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传统产业的作用。
发展现状:
机器印刷对传统工艺的冲击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机器印刷湘绣作品的出现,湘绣在日用品上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大片市场。而在工艺品市场,改革开放以后诞生的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把粗制滥造的湘绣作品投放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冲击精品湘绣,使湘绣在工艺品市场上的声誉大受打击。
人才匮乏
湘绣面临人才匮乏问题,人才的青黄不接,跟经济利益不无关系。在具有多种就业选择并能获取更高收入的前提下,愿意从事湘绣特别是刺绣的人越来越少。绣工们从很小时学绣,要经过20多年的磨炼才能成为一名熟练工,一般来说,到40多岁技艺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无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在民营企业,绣工的工资普遍都不高,这显然没有多少吸引力。
精品遭遇“克隆”病
湘绣的可复制性常常影响顾客的购买决心。与其他艺术品不同的是,一件湘绣作品完成后,可以马上根据原作品的构图和设计,重新刺绣另一件崭新的作品。而且,如果由同一位刺绣大师执手,还有可能超过原来的工艺,因为他已有了更丰富的经验。目前湘绣精品遭遇“可复制”硬伤已成为众多湘绣厂家颇感头痛的问题。
湘绣工艺者在认真刺绣湘绣,用一针一线编织中国梦、绘制民族情,是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它是勤劳智慧的湖南汉族劳动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为保护发展这门传统工艺,当地政府应作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使得湘绣传承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