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象山旗袍女师傅,一刀剪出花样年华

浮光掠影中,身着美丽旗袍的女子婀娜摇曳

或动或静,极具风情

旗袍独具特色的美,特有的东方韵味

柔软了女子的身段,惊艳了时光

独具匠心的手艺人与大量布匹、针线、剪刀、熨斗打交道,日复一日伏案工作,裁剪出了中国女性独特的韵味。宋丹霞就是其中的一员,从一个旗袍爱好者到一个制作旗袍的手艺人,她坚持了十年。她觉得,每件旗袍都是艺术品,每个女人都可以有适合自己的旗袍。

热爱旗袍情节难以磨灭

穿过弯折曲直的小巷,走过绿意盎然的庭院,在宋丹霞位于南庄的住所里,摆放着一溜儿不同颜色、花纹、款式的旗袍,散发着宁静、优雅的气息。她有一间工作室,里面摆放着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工作台,还整齐地堆满了真丝布料、丝线以及一些制作工具。平日闲暇时光,她就坐在靠窗的缝纫机前,双手灵巧且精准,一件件精美的旗袍就在这个工作间里诞生。

孩童时期,宋丹霞就对服装非常着迷,当时她的邻居是一个女裁缝,各色布料经过裁剪、缝制,女人灵活的双手穿针引线,变出了各式各样的服装。她常趴在一旁观看,好奇提问,老式缝纫机吱嘎吱嘎的声响也异常悦耳动听。每逢过年过节,父母买了新布料去定制新装,她便看得更起劲了,不时为自己的新衣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

电影《爱神》

一年暑假,她还报名了裁缝培训班,亲手做了一条白色镶边的黑色喇叭裤,又定制了一件粉色格子衬衫,搭配穿着,时髦且漂亮。在师范学校念书的时候,学校旁边也有一家裁缝铺,她时不时去串门,与老板攀谈,对服装的兴趣从未消减。

电影《花样年华》

对旗袍的兴趣则源于电视剧,在81版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中,演员米雪身着传统中式连襟服装,落落大方,宋丹霞自此对中式服装有了初步印象。后来又在当年周润发、赵雅芝主演的电视剧《上海滩》中,领略了旗袍的美丽与典雅。剧中冯程程不同年龄,不同境遇下的一件件旗袍,搭配得体,令人惊艳,真真是应了古诗词中“单衫杏子黄,双鬓鸦雏色”的江南古典之美。自此,宋丹霞有了不可言说的旗袍情节。

《大侠霍元甲》

再后来,就是大多数女子按部就班的生活轨迹,师范毕业后分配至石浦小学担任音乐老师,结婚生子,照顾家庭,再无过多精力付诸于自己热爱的旗袍。只得在闲暇时,去石浦镇上一家小有名气的裁缝铺子转悠一圈,在一旁安静地看着师傅们飞针走线。

上海旗袍匠人褚宏生

年的春天,宋丹霞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上海旗袍匠人褚宏生的文章,配有几张精美旗袍的图片。她那颗热爱旗袍的心便再也按捺不住,想着女儿逐渐长大,工作也趋于稳定,决心奔赴上海,拜师学艺。辗转多方,打听得褚师傅的住址,又在门口候了一整天,后因褚师傅年事已高,转而拜其弟子为师,终是踏上学艺之路。

坚持风雨兼程学艺十年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上海距离象山,路途遥远,有工作需要完成,也有家庭需时刻照料。宋丹霞只得利用周末,赶着周五下班的长途车,前往上海,若时日尚早,便前往师傅家中求教,若天色已暗,便匆忙找个宾馆住下,再起个大早前往师傅家中。她拉着行李箱,独身一人,长途跋涉,朝着内心所爱而去,带了一丝孤勇的意味,丝毫不觉得辛苦。

上海旗袍匠人褚宏生

隔行如隔山,一开始的时候,纵使看过师傅操作,也拍摄了师傅教学的视频,回到家中面对一块块布料和各种工具,宋丹霞依然不知该如何下手。许多细节性的技巧需要多次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她只得大胆尝试着,把每次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等下一次,再奔赴上海向师傅讨教。风雨兼程,她频繁往返于学习旗袍制作的路途上,十年光阴悄然而过。

那是在学艺的第二年,宋丹霞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件旗袍,当时她内心欢喜,看着那件样式普通的旗袍也仿若充满了生命,带着她走进美丽旗袍的大门。而现在看来,第一件旗袍做工粗糙,整体也不够平整,存在许多问题,远远达不到可上身穿着的地步。她对自己一向要求严苛,制作一件旗袍,量体、选择面料、裁剪、缝制、做盘扣……步骤繁多,步步都有讲究。宋丹霞所学,多为海派旗袍,采用立体造型裁剪设计,裁剪是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松紧需得恰到好处,否则坐卧便会感到不适。有时遇到珍贵或稀少的面料,她便选用普通面料打样、裁剪、制作,再进行试样。一件成品旗袍,需经由本人多次试衣,逐步修正版型,再进行缝制、盘扣等工序。

以量体为例,时装数据一般只有胸围、腰围、衣长等数据,而旗袍制作的数据一般有20多个,遇到特殊体型,可能要量30多个,单单在脖子部位,就要精细到量颈围、颈根围、领高等数据。一个小小盘扣的制作也同样讲究,先把面料烫平、挂浆,阴干后,将布料按45度角剪成斜条,对折后缝制,再在里面嵌入铜丝,之后再挂浆、烫平,制作盘扣条子,最后再把条子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花型盘制。花样多变的盘扣搭配不同风格的旗袍,穿着时需一个扣子、一个扣子地扭进去,为旗袍平添了几分婉约含蓄的味道。

电影《爱神》

繁复的工艺使得旗袍的制作周期延长,宋丹霞把制作旗袍当作美的享受,坚持用一针一线做出品质。“一道工序都不能省,细节之处更不能马虎。每做出一件成品旗袍,我就充满了成就感和愉悦感。”

创新为旗袍增添新魅力

旗袍作为传统女性服饰,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由满族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海派旗袍正是始于30年代歌舞升平的上海,那时旗袍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中国女性最时髦的服饰,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尤其在当时南唐北陆两位社交名媛的带领下,旗袍的风韵更是被演绎到了极致。在现时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仍具有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

说到旗袍,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张爱玲,也可能会想到宋美龄;可能会想到老上海,也可能会想到老香港。旗袍文化快速发展的民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过渡时代,也是一个被人称之为神奇的时代,那些不世出的才子佳人,留给后世数不尽的传奇。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老照片中,让人难以忘怀的美丽女性,无不是身穿着旗袍,彰显着华丽端庄,优雅迷人的气质。

张爱玲

时光荏苒,东方女子的审美几经变幻。如今,旗袍再度复兴,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旗袍。旗袍对于女性美的独特展现,一度成为东方女性美的象征,成为一个时代的服饰印记,而宋丹霞的愿望就是将这个印记一直传承下去。十年来,她略去莺歌燕舞,省却斛光杯影,业余时间尽数扑在旗袍上,决心打造中高档品质的旗袍。她甚至设想着有一个舞台,穿上自己做的旗袍,在灯影摇曳间唱一首徐小凤的《忘不了》和蔡琴的《魂萦旧梦》,何等风姿卓越。

手艺的魅力在于昼夜之间可以为自己裁制衣服,随心所欲变换打造款式。“海派旗袍款式得体,更为实用,无论是名媛贵妇,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穿。”宋丹霞在原有的传统款式上增添了很多新鲜元素,如设计水滴领、宫装领等衣领样式,以及更为方便、修饰身材的衣袖款式,连绲边的配色也思量再三,力求和谐典雅。她坚守着对旗袍的热爱,旗袍的一针一线,一丝一绸都蕴含着浓厚的情结,在这个成衣泛滥的时代,她亲手所做的旗袍依然可以维持着一针一线的温度。

宋丹霞计划着,待时机成熟,在象山开一个旗袍工作室,为象山女性提供一个交流学习旗袍文化的平台,向更多象山女性传扬旗袍之美,这是她作为一个手艺人笨拙又执拗的初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66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