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布料需要植物的染色、河泥的洗礼、阳光的七彩、暗房的酿造,它的灵魂是草地和河流赋予的,所以它是一种会生长的布料,这种布料名曰香云纱。有一种女人将一辈子活成三辈子,管理咨询顾问、晴雨衣研究、香云纱服装设计师,所以她拥有有趣的灵魂的人,更是一个让人仰慕的可爱的女人,她就是李焱。拥有有趣灵魂的人,善于创新。李焱善于创新不喜欢重复别人,更不喜欢重复自己,这一切源于她的自信,源于她十几年设计经历中,掌握的一套秘密武器……李焱说她的秘密武器就是两类设计:一类是管理咨询方面的设计(沙盘模拟课程设计),善于理性;另一类是服装设计,属于感性。“沙盘设计太理性,我就在想自己的感性的一面如何能够自由的流淌。所以呢,在三年前开始做服装设计的时候,我觉得我的感性终于有了可以安放的载体。”于是,理性和感性这两类看似不着边的设计,被李焱用香云纱巧妙融合到一起,变成相互辅助的设计事业。李焱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深圳创立服装品牌。根植在广东这片土地,她想让香云纱这种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的人认识,特别是女性群体,她希望她们能够从这些日子当中跳脱出来,去扩大她们的生活半径,去扩大她们的圈子,去抛弃她们生活当中的“一地鸡毛”,去追寻属于她们的生活艺术+。定位极简主义,灵动和人文。极简才是应有的理念,也是现代人应该的服饰主义。极简是极美,因为它会给你搭配的空间,它会给你一个二次创作的空间,是人穿着衣服再去创作而不是人被衣服穿;有了极简,便见灵动。服饰的灵动,是要让一件衣服“活”起来,就是当一件衣服穿在你身上时,随风动,随你动……这样的服装就是有灵魂的,有灵魂的,是因为设计师为它注入了人文的理念,人文是李焱从一开始强调的理念,也是她一直追求和遵循的服饰生存法则。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感叹一件衣服很漂亮,但是李焱并不简单地想让一件衣服看起来很漂亮,她说品·祥云纱追求的是这件衣服能够让你看起来是你,它应该是你表达的一个载体。一个载体!这源自亨利·米勒,他说:服装是一种表达的载体,你在它这上面表达自己,也表达你喜欢的那些角色。在这些表达当中,你成为一个独特的自己。如果一定要说与其他服饰品牌有何不同,那就应该是这件衣服,它一定要有够你表达的一个质感。一定要在质感的基础上去表达。说到质感,这就不得不说李焱采用的面料——香云纱。李焱对面料的要求十分苛刻,她说:“单就香云纱这个面料,并不是所有的香云纱都叫做品.祥云纱。”她会亲自去面料的生产源头进行把控,包括提供香云纱胚布以及专门提供丝绸胚布的布行,严格筛选整个香云纱的供应链节。至于为何会选择香云纱作为面料,李焱就像一个诗人一般,她说:“在我们身边太多的食肉主义,这个世界需要一些植物,而我恰好就像想要做这样一株植物。”香云纱是“植物”,因为它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才能成形。采用用真丝做胚布,经过植物染色,经过过泥,然后在铺青草地上让它进行光合作用。香云纱的染色需要一种特殊的植物――要用当地的一种野生的并且要求是五年以上野生的薯莨,把它的汁榨出来,用汁水反复的浸染丝绸。这个工艺叫洗莨。染完了以后晒,当它们晒在在青草地上的时候非常的壮观和漂亮。在青草地上把所有用薯莨水洗过的香云纱晒出来。这个晒要越激烈的阳光越好,基本上要每年从清明到中秋的太阳才够火力,这叫晒莨。有一句俗语叫做三煮九蒸十八晒。要晒十八遍,有一些特定的胚布是要晒二十几遍的,晒完之后收起来,然后太阳出来再拿出来晒。到这的讲的工艺就是香云纱工艺的洗莨与晒莨。在完成前面两个步骤后,接下来便是过泥,过泥也就是矿物染。这个过程十分神奇,也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因为它是在一段河流里面发生的,而且这个河一定是在广东当地的河流。据传说,明代时广东的一些渔民发现用薯莨这种植物染过渔网之后,渔网撒到河底接触到到淤泥后形成的黑黑的东西,促使渔网变得更有质感更结实耐用。古人这样发现了,并且用这个工艺制作香云纱面料。其实,这是薯莨中的单宁和河中淤泥里的铁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现在过泥的过程还是采用古人的方法,把晒莨晒好的丝绸胚布摊在场地上。十几个人面对面的站在它的两边,用很大的布刷子把细细的河泥反复地涂在这个丝绸上,过泥之后,下一步工序就需要马上把它拿到河里面去洗。此时,香云纱过了泥的部分就变成黑色的了,似皮革的感觉,而未过泥的那一面只是薯莨染过后的赭石色。此时的香云纱还不算完成,它还需要放在黑暗的仓库里满满酿,直到要酿到它慢慢长出漂亮的龟纹来,一块香云纱才算成功。在生产香云纱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个面料它还是慢慢在生长的,它利用了阳光,利用了河水,利用了植物……太多太多的天然的元素都给予到丝绸上,所以不能负它,不能负自然。不是所有衣服都是艺术品,但是经过李焱设计的香云纱衣服真的是可以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