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疆网
5月22日,在光明路一家服装公司的设计工作室里,设计师马欧亚·热斯别克手中的一卷卷羊毛变成羊毛工艺品。
用羊毛擀毡工艺制成的特色工艺品。(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丽丽摄)
新疆网讯(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丽丽)打开一块丝绸,将绿色的羊毛细细撕开、铺平、点水、涂皂、擀制、清洗……
5月22日,光明路一家服装公司的设计工作室里,在33岁的羊毛擀毡服饰设计师马欧亚·热斯别克手中,丝绸为毛毡添上婀娜的纹理,毛毡为丝绸带来立体的姿态,它们的结合将苍茫戈壁和烟雨江南的意蕴紧紧相连。
“这只是第一步。”马欧亚·热斯别克说。
做一件擀毡服装还需要面料再造、真丝融入等,制作时间大约在15天—25天,其中,擀和晒是最耗时的,没有其他手段能替代,但这两个环节必须做到位,才能让毡的纤维结构更加紧密,和纺织品一样结实。
“慢工才能出细活。”马欧亚·热斯别克说,从梦想成为服装设计师到圆梦,她走了近20年。
勇于追梦
13岁时,生活在博州温泉县呼和托哈场部的马欧亚·热斯别克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当服装设计师。
“梦想源于妈妈,看到她经常把旧衣服变成漂亮衣服,我就想试试。”马欧亚·热斯别克说。
当时,马欧亚·热斯别克的姐姐有一件裸粉色的旧外套,她很喜欢,可姐姐比她高十公分。
“那件外套到我膝盖以下,我把袖子剪短,下摆剪短,用针线缝边……改好后的衣服穿出去,大家纷纷问我咋做到的,从那以后,我就想着我应该可以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马欧亚·热斯别克说。
高中毕业后,马欧亚·热斯别克考上了大专,俄语专业毕业后进入乌鲁木齐一家服装贸易公司当翻译。
“选择服装贸易公司,就是希望能近距离和服装设计师接触,能更快实现当服装设计师的梦想。”马欧亚·热斯别克说。
转机很快就来了,年,首届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亚欧多国的服装设计师云集在此,马欧亚·热斯别克被选为服装节的俄语翻译。
工作期间,马欧亚·热斯别克与一名哈萨克斯坦设计师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讲了我的梦想,没想到她特别支持我。”马欧亚·热斯别克说。
在新疆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等多方帮助下,年,25岁的马欧亚·热斯别克出国进修了服装设计专业。
“当时有人说我年纪不小了还出去读书,可是,我就想不管多大年纪,有多大困难,我都要实现我的梦想。”马欧亚·热斯别克说。
三年时间,靠着寒暑假打零工以及家里的支持,马欧亚·热斯别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勤于圆梦
毕业后,马欧亚·热斯别克进入乌鲁木齐金缕舞美服饰文化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服装设计师,工作内容就包括羊毛擀毡服饰设计。
“每次回博乐家中,只能看到地毯类的擀毡产品,我就发现当时学习时,设计师老师创作的能穿到身上的擀毡服装,这里几乎没有。”马欧亚·热斯别克说。
擀毡技艺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新疆的毛毡制品凝结着民间的美学智慧,在不断演变发展中,人们用补花、印花、绣花、擀花的方式,让素净的毛毡上有了代表地域特色和吉祥寓意的图案。传统毛毡图案中的羊角纹、花草纹、树枝纹、几何纹等,历经姿态的万般变化仍然被使用。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传统毛毡的样式、种类都无法满足消费需求,这项手艺要传承下去,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它可创新的空间。”马欧亚·热斯别克说。
马欧亚·热斯别克曾见过把棉布、麻料、纱贴入羊毛擀制的设计,这给了她很大启发。
作为设计师,马欧亚·热斯别克经常去其他城市看时装秀,她印象最深的是,烟雨濛濛的江南,杨柳依依,流水潺潺,雨巷中,撑一花纸油伞的女子,着一袭丝质旗袍步履轻盈地走来……
如果把真丝的柔与羊毛的韧擀制在一起,做成衣服穿在身上会有什么效果?
经过几百次的实验,马欧亚·热斯别克终于将羊毛擀入真丝面料中,她发现擀入羊毛的花色真丝料会有清晰的肌理,层次更立体,色泽也会比纯真丝更加鲜丽有质感。
正因为这个创新工艺,马欧亚·热斯别克以天山沿线风景为模板设计的“金缕尚品羊毛擀毡披肩”作品,获得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颁发的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
如今,“尽可能无缝”是马欧亚·热斯别克擀毡设计的方向,也是难点。
所谓无缝,就是一次擀出服装的整体,不做拼接缝合。
“虽然难,但必须要追求这种挑战。只有用匠人精神做好每一件非遗传统技艺制作的现代产品,才能让非遗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也让这些现代产品更受欢迎。”马欧亚·热斯别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