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从中国到罗马,见证拜占庭帝国兴衰的

众所周知,丝绸起源于中国,并以其华丽而轻薄的特点征服了整个世界。在古代罗马贵族曾以拥有一片丝绸为荣,甚至不惜为丝绸而进行战斗。

在今天被发现的一些古代希腊的石刻作品和出土的一些陶器、绘画作品中,经常发现其中的人物都穿有透明的长袍,这些都佐证了在古代中国的丝绸曾经经由各种运输手段送往罗马并为当地的罗马人民所喜爱和追随。

据史料记载罗马与中国的交往主要发生在以洛阳为都的东汉时期,而丝绸也在中罗两国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说到此处,也就不得不提及运送丝绸的运输通道——丝绸之路了,丝绸之路它是中国到罗马主要交换生产物资的重要通道,两国通过丝绸之路来往的商人可以带着自己的物品来进行交换购买。

有时,在中国被视为是平常的物品的东西在罗马却被大受追捧,丝绸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丝绸因为受到了许多罗马贵族的喜爱,价格被哄抬到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并且在这一时期曾经大量的出现在罗马的艺术绘画之中,在此后罗马被分为了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也依旧如此。

也因为如此,丝绸也可以被称作是见证了东罗马即拜占庭帝国兴衰的“软黄金”,更是一度可以作为对外交易的货币来使用。

拜占庭帝国的由来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位于罗马帝国的东半部。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在年驾崩后,罗马正式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其中西罗马帝国在公元年遭日耳曼人入侵而灭亡,东罗马帝国却继续存在了一千年。

拜占庭这个名字,原本是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欧洲一侧、地中海和黑海中间的一座古希腊城。

但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座城市是欧洲和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之间的天然中转站。被君士坦丁一世皇帝在年改建为“新罗马”,并给他赐名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城。

因此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强调了古希腊拜占庭文明对东罗马帝国的重大影响,君士坦丁堡从到年,对帝国东部的行政和统治持续了11个世纪之久。

君士坦丁堡经历了古罗马时代和中世纪,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跨度中,这座城前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直到年,最后一位东罗马帝国皇帝在保卫由第一位君士坦丁大帝建造的新罗马城前倒下。

这道修建于中世纪早期的坚固城墙抵抗了日耳曼人、匈奴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和阿拉伯人,最终被土耳其人的近代火炮所攻破。因此,拜占庭帝国的命运、以及它的成就和失败,构成了欧洲和亚洲中世纪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拜占庭帝国对丝绸的狂爱与艺术绘画的佐证

丝绸是中世纪欧洲人能买到的最为奢侈的织物,因为价格昂贵,所以只有上层阶级和教会才能拥有。

尽管丝绸因美丽而成为一种身份高贵的象征,但它的实用性使其在过去和现在备受追捧:它质轻,抗污好,具有优良的染色性能,夏季穿在身上凉爽且舒适。

丝绸并非人人都能拥有,这种豪华服饰即使在罗马上流社会看来也是奢侈品。

以一副壁画举例说明,公元79年,古罗马帝国时期。维苏埃火山爆发,位于意大利西南角的整个庞贝城被掩埋在数米之高的火山灰下。

一切踪迹:高大的花园屋宇,人类的音容谈笑,通通湮灭,化为沉寂。

然而一千多年后的十八世纪,当人们对其进行挖掘时,唏嘘之余,又不无欣喜地发现正是由于这层火山灰,城中的一切竟然完好如初。

而一切之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墙上的壁画。古城一所别墅的卧室墙壁上,一位女子身着长袍,一手捧花,一手正采摘,其背影引人无限遐想。虽不知名,但由于其美丽,而被冠以了花神芙罗拉的名号。

倘若再细看,或许会讶异的发现,其身上的服饰是丝绸材质的。

这幅壁画如此由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从壁画少女身穿的服饰材质是丝绸材质的可以说明,在当时的拜占庭帝国之中丝绸的价值奇高。

当然,丝绸并非人人都能拥有,这种豪华服饰即使在罗马上流社会看来也是奢侈品,因而墙上的美丽身影即使不是神明,也一定是一位贵族少女。

然而这种美丽需要依靠罗马帝国货币的大量东流,以至于老普林尼在《博物志》中感叹:“我们为我们的奢侈和妇女所付的代价是这样大。”

即使是人们知道购买丝绸需要大量的花销,但是到了三、四世纪,上层阶级对于丝绸锦缎的狂热仍有过之而无不及——如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的皇帝埃拉伽巴路斯只穿丝绸,而且同一件衣服从不穿两次。

这种过分的奢华情趣甚至遭到严肃教士的谴责。经济在这不久之后恶化到了极点,据说丝绸的价格等于同等重量的黄金。

但罗马的财力却由于过度的贸易逆差而大不如前了。可人们仍不愿意放弃丝绸。公元六世纪,米南德的《残篇》中载:“他们比任何其他国家消费的丝绸都多得多。”“他们”,自然是指罗马人。

也是这一时期,丝绸的使用被赋予更特殊的政治意义。

不再拥有无与伦比军事实力的新罗马皇帝在对于野蛮民族地征服过程中,刻意借助丝绸服饰营造出神秘奇特气氛,使得无知的野蛮民族首领拜倒于新罗马皇帝的袍服之下。

听来似乎有些无稽,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题材画作甚至也能为这种神秘氛围作佐证。

洛伦佐·委内齐亚诺的《圣凯瑟琳的神秘婚姻》(复制品)中,视上帝为爱人的凯瑟琳,其蓝色长袍上珍贵的金色莲花纹图案光彩熠熠,这与后来仿造中国青花瓷而制成的美第奇软瓷罐上的缠枝莲纹如出一辙。

拜占庭帝国丝绸业的开始及萎靡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丝绸制造的秘密。丝绸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村庄都会从事丝绸生产或养蚕,他们生产的一些奢华面料将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欧洲,在那里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能买得起。

六世纪,拜占庭帝国对丝绸的需求非常旺盛,其创立了丝绸工业,从而产生了珍贵华美绣着花纹的丝织品,这更加增添纺织品的绚丽色彩,出现了服饰衣料丰瞻华美、几近奢华的特点。

根据拜占廷帝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的说法,查士丁尼询问了一对声称知道养蚕秘密的印度僧侣。鉴于拜占庭帝国当时正与波斯人交战,印度僧侣最初承诺,他们可以从波斯以外的其它国家购买丝绸。

在被逼问的情况下,他们终于说出了丝绸制成的秘密:通过蚕宝宝吐丝结茧、纺丝而成,蚕宝宝以桑叶为食。

拜占庭人最早在中世纪西方建立了丝绸生产业,并在这一行业保持了几百年的垄断。他们建立了丝绸工厂,因为工人都是妇女,所以这些工厂被称为“闺房”。

丝绸工人像农奴一样,被法律束缚在这些工厂里,未经厂主允许,不能离开工厂去其他地方工作或生活。

西欧人除从印度和远东进口丝绸外,还从拜占庭进口丝绸。无论它来自哪里,这种织物都非常昂贵,只能用于教堂仪式和大教堂的装饰,但是当拜占庭帝国开始陷入战乱时,拜占庭帝国的丝绸业几乎陷入了停摆的状态。

到了最后,拜占庭帝国覆灭,拜占庭丝绸业也随着帝国的消失渐渐的消弭在了帝国之中,所以说,丝绸这一对于拜占庭帝国视如“软黄金”的物品可以说是见证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19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