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宫毯,即官坊毯,是富有北京地域特色和宫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编织地毯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编织地毯起源于宁夏,因其织结坚牢,毯面柔软,深得皇家权贵的青睐,自元代起,就成为皇宫的御用品,所以称之宫毯。到明清时期,官营织毯机构织造了一批高质量的宫毯。比如,清雍正元年,清政府在北京织染局设有9名毯匠专门为皇帝编织地毯。至咸丰年间,随着西藏达赖携藏毯进京,也带来了大批艺人在京传艺,京城地毯开始逐渐繁荣起来,并始入民间。民国初年,北京已成为中国地毯的主要产区之一。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地毯出口达到鼎盛时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北京宫毯制作工艺考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既有皇家气派,又有民间韵味,给人无穷的回味与遐思。纹饰讲究对称而且丰富多彩,融中国绘画、刺绣、织锦、建筑装饰艺术于一体,有京式、古纹式、民族式、锦纹式、花鸟式等,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北京宫毯品种众多,有地毯、壁毯、卧毯、挂毯等,原材料多以羊毛、丝线为主,织结坚牢,毯面柔软。其以工艺精细、样式美观、图案多彩、色调素雅而驰名中外,被西方人称为“东方艺术的代表”。北京宫毯的制作工艺大致分为设计、编织、片剪和整理。
工艺师先分剪毛、纺纱、染纱,之后绘制出织毯的花纹图样。然后按照图样以经线、纬线交叉的方法将一根根毛线编织成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精美的织毯就基本成型了。最后要对宫毯进行平坦、片毯、洗毯、剪活、修剪等美化处理。北京宫毯除了具有装饰作用之外,还有保暖、隔音的功能。由于其制作技艺精良,图案精美,雍容华贵,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您听说过“金漆镶嵌”这门工艺吗金漆镶嵌是一门古老的宫廷工艺,是以木胎成型、髹漆,然后在漆底上运用镶嵌、雕填、彩填、堆古罩漆、刻灰等装饰的一种技法,广泛用于家具、屏风、摆件等的制作,尤其以制品的华美、工艺品种的丰富而著称,是“燕京八绝”之一。
金漆镶嵌是中国传统漆器的重要门类之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北京金漆镶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在元代,曾设有油漆局,开创了软螺钿新工艺。明代设有“果园厂”,金漆镶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清代,在内务府设立“造办处”,产品主要有车、船、轿、仪仗及皇室贵族所用的日用家具和器具及各种装饰摆件。清王朝的灭亡,使漆器这一宫廷艺术大步走向了民间,并逐渐形成了古朴典雅、端庄华贵、富丽堂皇、品类繁多,具有皇家风范北京金漆镶嵌,在祖国的漆器百花园中独树一帜。解放之前,北京漆器行业比较萧条,到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多家漆器作坊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建立了“北京金漆镶嵌厂”。从此,北京金漆镶嵌的发展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主要产品有屏风、牌匾、柜厨、桌椅、盒盘、摆件等,不仅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北京绢人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北京绢人”,也被简称为绢人”,是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品,是以丝绢为主制作的人形。北京绢人制作精美,神态各异,色彩绚丽,风格高雅,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它是以铅丝为骨骼,棉花纸絮为血肉、绢纱为肌肤、真丝为秀发、彩绘丝绸为服装,塑制而成的玩偶。多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传统戏剧中的各类人物、古装仕女及舞美造型等内容,经过能工巧匠们雕塑、制模彩绘、缝纫等十几道工序,最终制作成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立体玩偶造型。北京绢人发展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可考的历史。
起源于北宋时期,据《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时民间艺人能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到了明代,民间还有制作绢人的艺人。清代时,绢人多被做为一种祝寿的一种礼品,以绢绫绸纱剪扎成老寿星和麻姑,同寿桃寿面一起。非常可惜的是,这种民间工艺曾在清中期失传,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中期,如今的北京绢人才算真正诞生了北京绢人的制作,运用了雕塑、绘画、缝纫、染织、花丝、裱糊等多种技能。“绢人”的头、脸和双手的材料均选用蚕丝制,身体的其他部分,比如服饰、饰物、佩件、道具等也大都选用上等的丝绸、绢纱做成。制作绢人的时候,制作者要从人物的整体来考虑。既要考虑人物的身份、时代、式样,还要考虑选择材料质地、配色、图绣,然后才开始制作。
在制作时,用金属丝做成人型体骨架和四肢,造型比例要十分准确。然后,用棉花和纸毛充填,使体形舒展、匀称。既要身材苗条,又要肩背圆润,胸臀丰满。有时,为了艺术美,身材也要适当夸张些,体现体形美。这样一个绢人的基础部分就算做好了。外面给它穿上衣服,戴上帽子,配上鞋,这样绢人就做成了。说起来比较容易,其实在制作过程中,是非常难的。比如,绢人手里拿的扇子、武器,弹奏的乐器,使用的案几,身边的盆栽、山石等一些小道具,都得要由制作者亲手来制作。这其中又以头部和手的制作最显功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绢人头部的制作,要配合绢人的前身,使之与身体的其他部位非常搭配。一个绢人作品最具魅力之处便在于人物瞬间神态的展现,无数个灵动的细节成就了传神的瞬间。
而头部尤其重要的就是眼睛,不同的人物要画出不同的眼睛,在绢人制作过程中,作者要抓住人的动态中最典型、最美妙和最能表现人物感情、性格的一瞬间。所以说,如果作者没有雕塑、绘画、染织、裁缝、刺绣、金工、木工、油工多种工艺的知识储备想要把绢人制作得生动传神也并非易事。正因为绢人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体会了塑形是为了传神,传神要靠塑形的辩证关系,才创造除了造型优美、生动传神、绚烂富丽、清馨高雅,京味浓郁、赏心悦目的绢人,深受人们的喜爱。绢人作为中国一件古老的艺术品,经历了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过程,倾注了无数的民间艺人的才思妙想。小小的绢人如同一个小小的世界,浓缩了中国文化的韵味和深邃,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