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春秋平生最爱中山装

◎沈庆保

汪华几乎没啥嗜好,不嗜烟酒,不爱花草,不打牌不跳舞不钓鱼,如果仔细寻思,唯一的喜好就只有中山装了。

汪华首次穿中山装是在读初三那年。学校举行“红五月”朗诵比赛,班主任安排汪华和其他两位同学登台朗诵一首诗歌,特别强调注意穿着,最好让家里做身新衣。回家后,汪华把老师的话对爸妈一说,二老犯了难,说家里日子紧,本打算年底给汪华做新衣的,建议向同学借借,把演出的事挡过去。可是,少不更事的汪华哪知家里的难处,二话不说,蹲到地上就痛哭起来,哭得他们手足无措,只好点头答应。

几天后汪华穿上了新衣——蓝迪卡做的中山装。可是好景不长,演出后没多久,新衣就变成了“破衣”,下摆添了个丑得不得再丑的大补丁。原来,坐在讲台前的汪华趁化学老师不注意,偷了点盐酸装在一个墨水瓶里,塞进口袋想带回家偷偷做实验,放学路上经过一片麦地,便与几个同学一起打架嬉闹,一高兴,竟忘掉口袋里装有盐酸的事,更不知盐酸何时从瓶里洒出来的。几天后知道时已经晚了,盐酸把口袋烧出了好几个拇指头大的洞。发现衣服损坏的当天晚上,虽然爸妈没有指责,汪华却坐到地上默默流泪,比上次争取做新衣时还要难过。

从那以后,说准确点,从高一到高三,汪华一直穿哥哥们退下的土里土气的旧便服,再次穿上新的中山装已经上师专了,布料依旧是最普通不过的蓝迪卡,没给他留下多少印象。参加工作后,汪华发誓要做件好料子的中山装,好好阔那么一回。当时,特羡慕校长老王,虽然个头不高,长相一般,但那身熨得笔挺的中山装真给他长了脸,让他既显得英俊帅气、干净利索,又很有精神,在全校教师中绝对称得上“鹤立鸡群”,自然也就成了年轻教师们的偶像。

老王的爱人是城里人,长得漂亮,堪称全校一枝花,听说当初看上老王就是因为中山装。因此,汪华打算向老王一样认准中山装,凭借它也找一个漂亮媳妇。但由于汪华的家庭条件不好,加上工资不高,这个愿望拖了好几年也没实现,不知不觉汪华年近三十依然单身一个,成了不折不扣的“王老五”。爸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背着汪华找到王校长请他帮忙。没多久,王校长将其在邻镇的中学教书的表妹蔓玲介绍给汪华,定在这个周末见面,并建议他穿中山装,因为蔓玲的爸爸平日里喜欢穿它。

汪华的母亲说,人靠衣裳马靠鞍,相亲穿什么可是件大事。汪华身上的中山装太旧,褪色了不说,还满是褶皱,她和汪华一起翻箱倒柜找衣服,找了半天也没有满意的。汪华说,看来只有向王校长借了。汪华的母亲说,这咋行!王校长的衣服蔓玲都见过,还是自己做吧。等托人从县城买来布料已是周五晚上,她便连夜赶制中山装,熬了个通宵。她说,这不是图省加工费,中山装的扣眼、纽扣和口袋多,做起来费工夫,怕裁缝店不能按时做好,耽误了汪华的终身大事。

汪华的母亲没学过缝纫,但无师自通,巧着呢。小时候汪华兄弟姊妹几个穿的衣服、背的书包,包括玩的布娃娃,均由她缝制。她说,你太爷爷解放前在上海做裁缝,当年孙中山先生设计中山装时,老人家曾参与缝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有的还被孙先生采纳了呢。有一年,孙先生要出席一个重大活动,他和一些军政要员都要身着中山装,为了赶制服装,太爷爷曾两天两夜没睡觉,后来困得都快拿不起剪子了,好歹总算如期完成了任务。

还是回到相亲这事吧。果然不出汪华所料,那天,蔓玲的爸爸专门陪她来了,看到汪华身上的新装,直夸做工好,还说中山装多好,他就喜欢穿中山装,这辈子坚决不穿西装,穿不惯不说,领带就像吊颈的绳子,勒死人。没有一丝悬念,汪华和蔓玲的婚事成了!婚后不久,蔓玲就率先提出了家庭的首个年度计划——年底给汪华做一身中山装!她说,如果你穿上藏青色的全毛华达呢中山装,口袋上再别支钢笔,肯定比王表哥还气派!

想法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当时,汪华夫妻俩的月工资加起来不足百元,做件如此高档的服装简直是种奢望。为了攒钱,只好打起节约的主意。蔓玲和汪华约法三章:一是暂时不考虑添孩子的事;二是主动申请带毕业班的班主任,多挣补课费、加班费;三是只要不来亲戚,一个月只准吃一次荤菜,平时只能吃咸菜。事到如今,汪华只有服从命令,坚决执行,并找来一把锤子、一捧铁钉和几块木板,嘭嘭几声,赶制了一个储钱箱。从此,便千方百计地攒钱,哪怕是省下一个硬币也要立即投进储钱箱。

就这样,省吃俭用的一年终于被汪华夫妻俩熬到了头。腊月二十,蔓玲和汪华激动万分地打开了储钱箱,两人交换着把钱细数了几遍,不禁高兴地嚷道:够了,够了!第二天一早,他们就骑上自行车去了一趟县城,先逛人民商场,再去百货大楼,终于选中了一块藏青色全毛华达呢布料。布料一到手,蔓玲突然改了主意,不找裁缝店,她要和婆婆一起亲手缝制,说衣服还是自己做合身,穿起来舒服,更何况还能省下十多元钱加工费呢。

这件毛料中山装,让汪华分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来自对方的关爱。穿上它,汪华工作起来特别有劲头,站在讲台上更有信心,把每一堂课都上得风生水起、妙趣横生,学生们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他的业务水平也在全校教师中遥遥领先,工作第一年就获评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王校长大会小会夸汪华,同事们纷纷向汪华竖起了大拇指。同时,汪华暗地里憋着一口劲,业余时间全部用来搞文学创作,并用攒下的稿费为蔓玲订做了一件真丝旗袍,在结婚两周年纪念日送给了她。不用说大家也会猜到,蔓玲果然很惊喜,马上进行了试穿,旗袍不仅合身,而且色彩和肤色很搭配,人显得华美高贵,更有风韵,喜得她合不拢嘴,喜滋滋地说,中山装配旗袍,他们夫妻俩也算珠联璧合了……

汪华很爱惜这件中山装,只穿了一年便舍不得穿了,洗净熨平后挂在了衣柜里,只有逢年过节才拿出来穿穿,而且被他收藏到了现在,依然颜色纯正,平整如新。这里,透露一个不算秘密的“秘密”,汪华迄今为止还没穿过茄克衫,更不用说西服了,几十年如一日地穿着中山装,觉得它既实用又舒适。

这就是中山装,留存着汪华的青春和回忆,也始终是汪华的最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3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