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樊伟宏通讯员林虹君曹婉卿
“淄川服装城,30多年前慕名而来,在这一待就是大半辈子,这里是一个很有人情味儿的地方,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明亮的灯光下,机器哒哒哒的声音遍布车间,今年是浙江温州客商郑三梅在淄川服装城开厂的第30年,回想起之前的创业历程,他如数家珍。
“订单催得紧,我们得赶紧出货。”来不及多说两句,郑三梅又开始联系客户,为讨论发货的事情忙碌起来。
年,年仅23岁的郑三梅只身来到淄川服装城创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调研,他发现,服装外包装与衣服架加工具有很大的市场空缺,于是他便“扎了进去”,成立了淄川将军路云凝塑料包装制品厂,一干到现在。
朝五晚十是他工作的常态。
一碗面条、一个荷包蛋是家常便饭,有张硬板床就能凑合过一晚,当时对生活条件和质量,郑三梅的要求很低,只要能过日子,他心里已然满足。
“那时只是一门心思多挣钱,也能给父母定期打点……”之所以如此,在郑三梅看来,原因是“那样心里会好受些……”
这些年来,郑三梅越来越想家,想念温州的父母,也想回去吃团圆饭。“一般只能春节回去一趟,但因为平时订单多,忙不过来,所以现在很少回去了。”
在郑三梅心里,淄川人有着足够的人情味儿,一路走来,不管是暖心的提醒,还是一句温暖问候,亦或是一碗热乎水饺,都给了他很多温暖。
“这是我的第二故乡。”郑三梅说。
从创业之初的一台机器,发展到现在的几十台机器,郑三梅经历了创业之初的艰辛与不易,也见证了服装城30多年的兴起、发展与繁荣。淄川人的真诚与包容、营商环境的稳定与有序,让郑三梅在淄川成家、立业、安居、生子,他的孩子在这里出生、长大,说着一口地道流利的淄川话,称得上是土生土长的淄川人。郑三梅说,他们一家血管里流淌着淄川服装城海纳百川的精神,而淄川服装城也成为他筑梦、圆梦的地方。
“淄川服装城的发展还在继续,而我的创业梦也在继续。”郑三梅说,“想为这里做点贡献,这里也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