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的确良”吗?这是一种曾经风靡全国的化纤面料,它鲜艳、挺括、耐穿,是七八十年代人们的时尚标志。当时,拥有一件“的确良”衣服是一件很拉风的事情,走在路上也格外神气。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面料却慢慢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那么,“的确良”到底是什么面料,为什么它在中国短暂流行之后就消失了呢?其实,它并没有真的消失,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的确良”的由来和流行“的确良”是一种合成纤维材料,原料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就是常见的塑料瓶子制作而成。通过一种名为喷丝板的设备,这种材料可以生成细长的纤维,被称为聚酯纤维。聚酯纤维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合成纤维,占据了全球合成纤维市场70%以上的份额。
“的确良”这个名字其实是来自美国化工业臭名昭著的杜邦公司推出的一款化学纤维品牌名“Dacron”(音译过来的)。它是在年代由杜邦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卡罗瑟斯发明的,当时它被称为“特丽纶”。它在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流行,被用于制造各种服装、家纺、工业用品等。
“的确良”在中国的流行,是在年代开始的。当时,中国的纺织业主要依靠棉花为原料,但棉花的产量有限,而且与粮食争地,导致人们的穿衣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的确良”这种“不用从地里长出来的布”,则解决了这个矛盾,也帮助中国人结束了“大改小、旧翻新、补丁摞补丁”的穿衣日子。
当时,上海作为“衣被天下”的城市,率先展开了“的确良”的研制工作。年,上海棉纺厂向外经贸部驻港机构提出,希望能够获取一些原料,以便试制这一新型面料。到了年,上海棉纺厂已经配备了锭子,拥有一百多台布机在生产“的确良”。当时,主要生产的“的确良”为府绸料,可用于制作高质感的“的确良”衬衫。一旦“的确良”衬衫亮相,立即受到了广泛欢迎。
相较于传统的棉布,这种面料更为挺括、耐穿,且清洗方便。穿上一件“的确良”衬衫,成为了时尚的象征,令人在街头巷尾倍感气派。然而,由于原料供应的限制,当时的“的确良”产量非常有限,未能全面普及,使其成为市面上稀缺的珍贵面料。特别受欢迎的一种“的确良”织成的卡其布,简称“涤卡”,其售价是棉卡其的三倍,是当时高档时尚的代表。
“的确良”的消失和改名“的确良”逐渐淡出舞台,始于年代末期。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石油化工业蓬勃发展,引进了多个全套化纤设备,兴建了上海石化等“四大化纤”项目,开始大规模生产涤纶、尼龙、腈纶等合成纤维原料。这一转变使得中国从过去一个几乎所有“的确良”都需进口的国家,逐渐崛起成为全球合成纤维的大国。
随着化纤的产量和品种的增加,人们对“的确良”的需求也逐渐减少了。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服装的品质和款式的要求也提高了。“的确良”这种相对粗糙、不透气、不舒适的面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另一方面,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的确良”这种鲜艳、挺括、耐穿的面料,在当时是一种时尚的象征,但在后来却被认为是老土、俗气、落伍的标志。人们开始追求更自然、更柔和、更个性的服装风格。
因此,曾经备受推崇的“的确良”这种面料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鲜少再在人们的日常视野中出现。然而,它并未真正消失,只是换了一个新的名字。实际上,我们现在熟知的涤纶就是当初的“的确良”。涤纶属于聚酯纤维家族,同样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
然而,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涤纶的品质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不再仅仅是单一的“的确良”。涤纶可以与其他纤维混纺,创造各种不同的面料,例如涤棉、涤丝、涤羊毛等。此外,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涤纶可以呈现出仿真丝、仿毛、仿棉等多样效果。
涤纶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合成纤维,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可以用于制造各种服装、家纺、工业用品等。它有很多优点,如耐磨、耐皱、耐光、耐洗、保形等。它也有一些缺点,如不透气、不吸湿、不舒适等。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缺点也在不断地被改善和克服。涤纶的发展,也是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的一个缩影。
结语“的确良”是一种曾经风靡全国的化纤面料,它见证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变迁。它虽然已经不再是时尚的代名词,但它并没有真的消失,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它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涤纶,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便利和舒适。它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以适应人们的需求和审美。它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光明未来的合成纤维,值得我们了解和尊重。#七八十年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