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服装市场营销环境特点对比与差异分析

中国服装销售的历史与现状,早期最初的服装销售是此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沿途售卖简单的日用品和一些小配饰。北宋时期,商人已进人店铺时代,这些店铺中就有经营各种面料和纺织品的。直到年鸦片战争前,这些经营日用品的店铺一般被称为杂货铺或杂货店。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一些杂货店逐渐演变为主要经营纺织品、针织品和日用百货等洋货的杂货店,在店面装饰上开始采用玻璃柜,货架陈列讲究清新悦目,并采用广告宣传,这是我国百货商店的雏形。20世纪初,在广州、上海产生了百货商店。之后,又陆续出现了一些较大的百货公司,如20年代中国最新式大商店——上海新新公司,经营的品种有男式西服、西装衬衫、真丝内衣、领带等。当时,女式服装流行变化已经很快,这些号称拥有“襄球货品”的百货商店都利用巴黎最新的时装款式图承办“接造衣服”的业务。上海成为当时中国的时装中心,影响着内地城市和乡村。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大中城市相继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国营百货商店,如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北京王府井百货商店等都是这时期建成的老牌国营百货商店。但在此后的20年间,由于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服装工业的发展同其他工业一样一直处于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状态。到年,我国服装的年产量仅为6.73亿件,平均每人拥有量还不到1件,成衣率一直维持在20%以下,形成了市场购布、门市部或私人裁缝加工、个人自制的服装消费模式。成衣的零售主要是针织内衣、作为耐用品的呢子大衣等服装,款式和色彩都很单调。加上我国零售业以专业商店、中小百货商店与杂货店为主,零售网点不足,这些大中城市的国营百货商店就成为服装零售的主要形式,根本谈不上服装营销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服装业开始发展起来。服装业的发展首先是从加工出口贸易开始的。廉价的加工成本使发达国家的服装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外厂商包购包销包设计的运作方式提高了沿海和内地的服装生产加工水平。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服装制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加工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服装以及盗版生产的服装借助其新颖的款式和十足的现代感很快刺激了服装的社会需求,服装的消费越来越大。

80年代末90年代初,服装消费的急剧膨胀、服装生产的快速增长要求有足够的销售渠道促进服装的流通,并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服装零售的利润同其他消费品一样大得惊人,加上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的服装零售业迅速发展起来。到年,从事纺织、服装和鞋帽零售的商店和从业人员已增加到.8万个和.1万人,服装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亿元,形成了包括国有、集体、合资、私人等多种经济形式以及百货商店、专卖店和折扣店、专业市场等多种形式的中国服装零售业。

大中型百货商店的服装零售发展最快,主要是因其提供的丰富物品、较之个体私营企业良好的信誉、先进的设施和优美的购物环境满足了收人不断提高的消费者的需求,在零售业整体发展的情况下竞争优势明显,是城镇居民购买服装的重要场所,成为我国服装零售的最主要业态。据统计,年我国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有94家,到90年代末期,已发展到近千家;年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只有2家,到90年代末期,已发展到17家;大中型百货商店的服装销售额在全国服装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约为75%。

服装专卖店在改革开放后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逐渐在服装零售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专卖店多经营中高档服装,但多为零散的单体店,只有一些大众知名品牌是规模较大的连锁组织。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朝阳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为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与其他行业相比,服装业的投资门槛低,不需要太多的专门技术,几万元就可以开个不错的小店面,而且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如今,开个服装店是许多人创业的第一选择,踏踏实实地从小生意做起,也是大多数成功商人的必经之路。

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发展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新的流通方式。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也正加速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44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