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镇馆之宝南宋紫

昨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笔者记得每到中秋佳节这一天,在笔者的家乡福建省福州市很多年轻的女孩子都会穿上中国传统的服饰“汉服”出门逛街游玩,所以笔者想在中秋佳节这一天和朋友们谈一谈有关中国汉服的考古和历史话题。

中秋最早出现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也提到中秋有拜月的活动,但并无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唐朝以后,中秋节成为君王赏赐群臣的节日。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正德江宁县志》载:“中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出游待市称为‘走月’”。具体的起源年代无法可考证。

南宋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镇馆之宝

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镇馆之宝——南宋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

中国幅员辽阔,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朝代更迭的悲壮故事,在留下无数的珍宝之余,中国汉族人民的传统服饰也是璀璨耀眼的瑰宝之一。

因为朝代更迭的原因,中国汉服曾被遗失在历史洪流中。但是,随着这几年民族自信的重拾,中国传统汉服也一并被当代年轻人热爱和追求着。数据显示,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达到.1万人,同比增长74.4%。预计年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增幅为70%,达到.4万人。而在中国出土的古代服饰里,也能窥探到在朝代更迭中古人的审美也在随之变化。

大多数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不同类型朝代的汉服,唐制汉服雍容华美,宋朝服饰讲求清雅淡丽,明制汉服庄严大气。宋朝服饰受宋代思想的影响,讲究高洁、理性、简朴、清雅,在服装色系方面以蓝色、绿色、青色等淡雅颜色为主。宋朝服装剪裁上讲求瘦长、窄袖修身,形成了与其他朝代完全不同的服装特色。

对于宋制汉服爱好者来说,福建福州南宋黄升是他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南宋时期的女性。只要你是汉服爱好者特别是宋制汉服爱好者,可以说没有人不知道黄升的大名!

丝绸宝库——福州黄升墓丝织品

丝绸的生产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最早是在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公元前多年)。在西汉(公元前一世纪后半叶)开拓丝绸之路之前,丝绸的使用一直局限于东亚地区,之后一千年来丝绸制作都由中国垄断。丝绸不仅用于衣物,而且还有许多其它用处,包括书写。在唐朝,人们穿戴的丝绸颜色是区分社会阶级的重要象征。

丝绸起源和汉服的关系——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

《捣练图》部分唐代张萱/宋徽宗描绘妇女制作丝绸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丝织品

年,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队在福州市浮仓山(福州七中操场)挖掘出一座南宋古墓,经过了一番挖掘清理,不仅弄清了轮廓和墓主的身份,还发现这是一座古代丝绸的宝库。黄升墓的丝织品和衣物的发现,不仅为研究中国古代纺织以及印染、刺绣、裁剪等工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了解宋代女性的各类服饰、饰品等提供了参照物。

墓主黄升,系宋代赵氏宗族的贵妇,其父亲为福州状元黄朴,黄朴官至泉州知州兼提举市舶司,掌握南宋最大的港口也是东方乃至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港的外贸大权,为泉州港的繁荣昌盛做出重要贡献。黄升16岁嫁与赵匡胤(宋太祖)的第十一世孙——赵与骏,17岁便命薄而亡。其祖父赵师恕为其择地埋葬并亲自撰写墓志,“为尔之宫,万古犹今。”

赵匡胤(宋太祖)

由于身份的显贵,黄升的随葬品十分地丰厚,墓葬所出器物共件,成件的服饰及丝织品件,其中服饰件,整匹高级织物及面料件。绝大多数保存较好,仅个别炭化严重,从数量与质量上都验证了《旧五代史·庄宗纪五》所云,“晚近以来,妇女服饰,异常宽博,倍费绫缣,豪富之家,不念贫困之苦,悉衣锦绣”。

黄升墓随葬的服饰和丝织品,在面料上囊括了古代各种高级织物:罗、绫、绸、缎、纱、绢、绮。在衣物的款式、功能上也极为齐全,包括娘家为她精心准备的陪嫁和夫家为其添置的华贵的四季衣裳,除了常见的袍、衣、背心、裤、裙、抹胸、围兜、围件等种类外,还有香囊、荷包、卫生带、裹脚带这样的小件物品。

南宋黄升墓丝织品——福建博物院

虽然黄升的丈夫赵与骏的墓葬已经被盗掘,但是黄升墓却保存完好。笔者不知道赵与骏的墓中是否有南宋官窑青瓷陪葬,从目前已知中国墓葬出土的南宋官窑青瓷情况来看,这些出土的南宋官窑青瓷皆出自元代墓葬,南宋墓葬还没有出土过南宋官窑青瓷的发现。可能是这些曾经陪葬过南宋官窑青瓷的南宋墓葬都已经被盗掘的原因吧。

相关作文链接:《南宋官窑粉青釉多棱直颈瓶高清大图欣赏,顺便谈一谈通过分辨釉色的不同区分鉴别南宋官窑青瓷和南宋龙泉窑青瓷》

河北定兴县元代张弘范墓葬出土的南宋官窑青瓷弦纹长颈瓶

刺绣技法的高超,也是黄升墓服饰的突出特点之一。针法多样,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一批刺绣技法完整的南宋刺绣品,有齐针、铺针、接针、抢针、擞和针、打子、结子、施毛针等十余种针法。其中,辫绣、贴绣、钉金、打子运用得最为纯熟。

这批衣物上一般的花叶多铺针绣、茎锁绣(辫绣)、芯打子绣,也有采用贴绣、钉金、钉线与敷彩相结合的技法,与苏绣的工艺基本相似。3号和22号佩绶的图案和绣工是比较精细的作品,采用了擞和针绣、铺针绣、齐针绣等多种针法,图案组织匀称,各种花形特征比较明显。尤其是四只不同绣法蝴蝶的绣饰,纹样配置相宜,构图巧妙,线条流畅,色泽调和而又互相辉映。

黄升墓服饰面料的织造技法十分高超,采用粗细纬轮流投梭的织造法,细纬衬地,粗纬起花,充分表现出花纹的丰满和立体感。提花织造的纹饰有暗花、小提花和大提花。花纹有牡丹、芙蓉、山茶、梅花、荷花、玫瑰、卷草等十余种,而以牡丹、芙蓉为主。布局自然,层次分明,争妍竞放,引人入胜。

黄升墓的服饰制作样式也极为考究,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等装饰技法在服装缀饰上广泛运用。其中,一件紫灰色绉纱镶花边窄袖袍上的花边装饰不仅有彩绘的百菊,也有印金的芙蓉花和菊花。

印金的成就使得这批服饰更添色彩,在随葬的九件袍子中,仅两件未用到印金的纹饰,而其他织物使用印金纹饰达到了80%以上,可见印金技法在这批服饰中的重要地位。印金的叶子里敷以色彩,鲜艳夺目、富丽堂皇;在蔷薇、菊花、流苏、芙蓉花的印金纹饰轮廓线条里,填敷以各种颜色,显得绚丽多姿。

宋代的福州丝织业发展繁荣,丝织品可能是当时福州对外出口的一种主要商品,城内水运发达,安泰河就在织缎巷的边上,原材料和产品都可以通过安泰河运到闽江,再由闽江运到各地。沿着福州鼓楼南街到安泰中心附近,可以看到一条小巷,巷尽头连着东泰路。小巷的名字很特别,叫织缎巷,不过行走在小巷内,除了商铺里传出的叫卖声外,已听不到织布声。这条小巷见证了福州纺织业的发展史。

  

织缎巷以前叫嘉荣坊,到了宋朝,织缎巷成为有名的作坊一条街,绣工穿行其间,日夜劳作,所以大家就把它称为织缎巷。到了元代,织缎巷就更有名了,这里成了文绣局所在地。作坊中女绣工和染漂男杂役工都在一起工作,多时可达数千人。闽海道知事范椁曾作《闽州歌》:“闽州土俗户不分,生子数岁学绣文。围绷坐肆杂男女……”,清朝叶观国还曾作诗“清歌采后围绷散,好把新丝绣范公”,说明当时这里仍有织布绣花的作坊。

中国宋代丝织品保存最全、质量最高的墓葬——福州南宋黄升墓

“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是南宋诗人陆游对当时福建织造轻绢的形容。轻绢的质地轻薄飘浮,质感细腻滑嫩,是当时贵族们竞尚华美、追逐时髦的衣着。黄升墓中有一件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重仅16.7克。整件背心不仅轻盈若羽,同时剔透似烟,这不仅对缫丝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对拈丝、络纬等技术要求也不低。

福州南宋黄升墓留给后人一大笔物质财富和丰厚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了解宋代女性的衣着服饰和审美倾向。黄升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丝绸织物,被誉为“中国宋代的丝绸博物馆”。

感谢朋友们观看阅读,谢谢大家,祝朋友们中秋佳节全家幸福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18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