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审美有多绝看看复原款汉服就知道了

北京皮炎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922/9473063.html

哈喽,大家好,我是可可,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啦!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潮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接下来,让我们开始汉服之旅吧!

清谈雅乐,风流自在,南北朝是一个动荡却别有诗情画意的时代,在那里有着翩翩公子的多情风流,亦有着温柔少女的悠然心事。

在一件件朴素而明动的裙摆之下,流动着的是曲高和寡的性情,这就是独属于“南北朝”的汉服韵味、在柔情和朴素之中勾连起东方山水的诗情画意。

本期汉服穿搭指南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一下这个时代的独特审美,并教你轻松将复原款“南北朝汉服”搭配出古典韵味。

“南北朝”汉服的风格走向

南北朝时期的汉服在很大程度上是承袭了秦汉的遗风,但同时又有所创新。这一时期,服饰变的更加开放飘逸,无论男女皆爱宽大飘逸的大袖衫,且一般上身设计较为简约,下裙较华丽,腰部有束带,裙摆坠地,看起来会有一种俊美,潇洒之感。

由于这一时期社会较为动荡,所以人们普遍对神仙方术有所迷恋,由此在服饰上会带些“仙风道骨”。裙摆虽不奢华,但追求布料的极致轻盈和丝滑,裙腰虽然简约,但却可搭配细长飘逸的腰带,整体感觉是非常优雅的。

穿“南北朝”汉服的重点

·

要想表现出汉服的韵味,配色一定不能少了“传统色”。中国传统的配色自成一派,同西方的油画配色有非常大的不同。西方色彩的调和主要是通过在色彩中加入白色或黑色,这样一来色彩的饱和度虽然会变化,但色彩的纯度也会有非常大的反差,有时会给人一种暗淡之感。

而传统的中式配色以水为介质,这种透明的中介可以在改变色彩浓淡的情况下依旧保留色彩原本的亮度和纯度,视觉效果是非常舒服的。

比如我们可以将枣红色同浅紫色相结合,这两种色彩比较具有视觉冲击力,可以快速抓住观者的眼球;

又或者搭配嫩黄色和天青色,这种配色比较朴素温柔;

若想更加古典一些也可以试试豆绿色和枣红色,这种搭配很衬肤色,特别显白。

·

一般在我们搭配汉服时,会推荐贴身衣物选择吸汗透气的纯棉衣料,或更加亲肤柔软的真丝衣料,这样贴身的穿衣体验才会更加舒适。

南北朝汉服虽然制式飘逸,但我们在用料上其实更应该追求质感,比如较为柔软的缎面,或者有暗纹的丝绸,除此之外,朦胧感较低的混合雪纺面料也是非常不错的。这几种料子的垂感都特别好,不容易起褶子,穿在身上非常优雅。

如何将“南北朝”汉服搭配出浓浓古韵

·

南北朝时期其实汉服的形制非常多,有古朴的晋襦、有飘逸的大袖衫,但为了突出汉服的历史韵味,更推荐大家尝试复原款的“南北朝汉服”。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卷“女史箴图”中寻找灵感。

这幅画是东晋有名的画家顾恺之所作,其所画仕女神情样貌十分生动,裙摆摇曳如花,最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的服装参考。

古典的配色为设计的基础,“红紫”、“黄蓝”、“红绿”等都是十分传统的配色。上衣搭配一设计简约的“大袖上襦”,袖摆虽大,但整体只用了印花做装饰,不会让人觉得繁杂。

而这件上襦衣领的设计是比较低的,因为这一时期民风比较开放,所以我们还需内搭一纯棉的“曲领衫”,色彩上选择白色是最为百搭的。

下身配一“破裙”,裙身上并无过多的褶皱,这样的好处是非常修身,因为一旦褶皱膨胀,会暴露许多身材的缺陷,建议腰腹部和腿部肉感比较足的妹子尝试破裙。

除此之外,破裙为高腰设计,穿起来非常显腰身,小个子女生也可以轻松驾驭。

整套服饰都是以印花为装饰,同一性好、契合度高,搭配起来非常自然。

·

南北朝时期思想奔放,且民族融合的进程加快,所以这一时期女子的妆容也有了非常大的创新和突破,要想激发出南北朝汉服的韵味,最好还是搭配这样时期的古典妆容。

面靥妆、梅花妆、晕红妆及鹅黄妆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画。但首先需要牢记,南北朝时期以白为美,匀净清透的底妆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眉形也是要格外注意的,不建议过于狂野的野生眉,也不建议比较韩式的直眉。我们在画眉毛时,眉头要轻微向下,眉尾两侧稍浅,这样一种含情脉脉的柳叶眉是非常受欢迎的。

唇形也要画小一些,扇形是比较古典有气质的,最后不要忘记画上鹅黄、点上面靥。这样一个古典气息满满的妆容就呈现出来了。

·

配饰尽量简单一些,可以只配一只珠钗,也可以只带一顶冠。

道具是可以帮助我们衬托出氛围感的好东西,我们可以将它们好好利用起来。比如雕花的小镜子,可以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对镜贴花黄”;或者抚一柄长扇也非常有仕女的韵味;若是静坐可以直接在桌案上摆一傅山香炉,熏一点“檀香”会非常放松。

南北朝的审美实在太美、太独特了,谁穿上这套汉服都会美如古画,似一窈窕女子眼眸带笑,你心动了吗?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啦。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3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