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作坊到大企业,是他们撑起了中国经济的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从“解决温饱”到“满足新期待”,一次又一次创造着“人间奇迹”。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敢下海的人,就能淘来一桶金。新世纪临近,国企改制拉开序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更鼓励了民营企业家发展生产的决心。

拨开心底的迷雾吴建华就是这股“下海潮”中的一员。当年他骑上一辆摩托车,拿着2万元就开了一家贸易公司。

吴建华出生在盛泽镇,中国丝绸第一镇,“日出万绸,衣被天下”,形容的就是这里。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物质匮乏,吴建华爷爷传给他的一件丝绸衬衫,给了他最初的时尚启蒙。

20世纪90年代初,盛泽镇只有几家国营丝绸厂,吴建华就在其中的一家国营厂工作。对于农村出身的吴建华来说,这份工作已经是最好的安排。然而,就在五年后,年中国改革进入到关键时期,邓小平拨开了人们心底的迷雾。一批嗅觉敏锐、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纷纷下海,踏上创业的征程。

吴建华选择了千年传统的丝绸产业。那时候他包里装着印章和支票,手里拿部大哥大,吴建华揣着2万块钱,就下海了。

年前后,便宜耐用的化纤成为市场主流,真丝绸产业遭到剧烈冲击,行业调整。吴建华瞄准了素绸缎,这种绸缎一般对原料和人工技术的的要求比较高,大厂不愿做,小厂做不了。市场的空白,让吴建华坚定了做素绸缎的决心,他开了一家自己的丝绸工厂。

而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浙江,临海市东塍镇的周贤喜也瞄准了一个家家户户很需要的东西--灯泡!

像大部分制造业一样,钨丝灯泡也是一个候鸟式的产业,会随着成本去迁移。从日本到中国台湾,然后到珠三角,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往中国内地迁移。当时周边几个镇出现了零星做灯泡的小作坊。木匠出身的周贤喜也想参与其中。

当时台湾那边运来一批旧灯泡生产设备,成为周贤喜的目标。然而大家都想做这个生意,拿到设备要靠抢。周贤喜带着50多个人到运设备车的停车场,车一到,50多个人就像打架一样,抢到5套设备,并运回了东塍。

一台机器,两三个人,周贤喜带着兄弟姐妹,在家支起了灯泡小作坊。

临海是个千年古城,七分山水两分田,耕地资源极其匮乏。灯泡这个外来产业,很快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迅速扩张,短短两年就出现了多家工厂。

然而,市场饱和带来的往往是低价恶性竞争,年周贤喜第一次走出东塍镇,与广州的台湾企业直接做生意。

2.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

在江苏省盛泽镇,吴建华趁机兼并收购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营丝织厂,但像很多民营企业家一样,年之前的他,对品牌这个词还很陌生。直到一次法国之行,他才感受到品牌的威力。

当时吴建华参加法国的一个面料展,无意中看到一款售价50欧元的面料,但这款面料出自吴建华的织造厂。两个月之前以52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了韩国人。造成同一款面料,十倍差价的,是“品牌”。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全方位融入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体系。中国提供全球大部分的高端丝绸面料,却大多有产品无品牌。这十倍的差价,让吴建华寝食难安。同时,他也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近万根蚕丝,各种花纹经过手艺人的巧妙编排,在一人多高的织机上,由两个人配合完成。第一次见到宋锦,吴建华就被它的精美绝伦所吸引。但由于生产技术和设计理念的落后,宋锦面临着传承保护的困境。

传统织机当时全国仅剩下3台,会操作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吴建华要复活宋锦,做出有影响力的品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机械化生产。在濒临倒闭的国营丝织厂,宋锦织造设备的改造开始了。

设备改造难度极大,如果改造不好,最起码会有万元的损失。但吴建华还是想试一下,他带着从国营丝绸厂出来的能工巧匠,开始了宋锦织造的一次自我革新。

比起吴建华的主动变革,周贤喜则在更早的时候被推到了生死边缘。

年,美国灯泡行业的标准进行了一次调整。而这对地球另一边的周贤喜,几乎致命。

提高灯泡标准,实质是行业的一次洗牌。做初级加工,处于产业上游的东塍镇,灯泡产业全线崩塌,多家厂房,最后只活下来不足30家。对周贤喜来说,简单加工就能获利的生意已经不复存在了。

米泡,当时在东塍镇还几乎没有人做,周贤喜的工厂依靠它侥幸活了下来。休整4年,周贤喜决定杀回市场规模更大的钨丝灯泡,与当时全球单体最大的中国台湾企业正面对抗。周贤喜把曾经的竞争对手都聚拢在一张桌子上,寄希望于拿下全球百分之三十的市场份额,取得定价权。当时周贤喜这个企业在行业里占的比例,只占百分之二左右。这一次他要打一场联合作战的仗。

河南有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灯泡制造提供了便宜的燃料。东塍镇37家企业以入股的形式进行重组,周贤喜把工厂整体迁移到了河南。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用工更为方便,且成本较低。在机器设备上,东塍人也发挥出了强大的动手能力。

成本比之前低三分之一,产能却上升至百分之七十,这就是周贤喜和人谈判的资本。四年时间,周贤喜竞争过广东所有的灯泡的企业。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说到底就是成本的竞争,成本优势越大,那么市场必然扩张。东塍人正是牢牢控制了钨丝灯泡生产的绝对地位,才让世界70%的钨丝灯泡都是东塍制造。

年以后,节能的LED灯大热,一颗小小的发光体卖到2元钱。周贤喜空出来的厂房全部上马LED制造设备。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节日彩灯消费区域,周贤喜想乘胜追击,拿下这块蛋糕。但这一次,他遇上了一个更强劲的对手。

上市公司的出现,成了周贤喜的头号强敌。他联合11家企业再次启用群狼战术进行反击。每家投入万元,扩大规模,在安徽建立上游工厂。但是企业联盟的产能,也只有对方的百分之十。这一场自卫战,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惨烈的价格战。

苦苦坚守了一年,内外交困的企业联盟宣布解散。年,周贤喜败退北美市场,不得不缩小规模,静待时机。

这个常住人口不足6万人的小镇,吸引了全国超过十万人从事彩灯行业。但和大多中国传统制造产业一样,彩灯依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我国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民营企业开始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

3.自我革新

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极大的拓宽了民营企业家们对市场的想象力,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新时期。在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30年后,中国制造进入新时代。吴建华的宋锦也走进新时代。

世界上第一台符合传统宋锦织造工艺和各项技术参数的电子提花机,被吴建华研发出来,它把宋锦的织造速度整整提升了倍。

用宋锦独一无二的面料优势,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吴建华要从布料制造商跨界时尚产业。但怎么才能让宋锦时尚起来,并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吴建华决定来到时尚之都——米兰寻找答案。

早些年,国际时尚行业还很难看到中国人的身影,在寻找国际知名设计师的过程中,吴建华处处碰壁。

当时,和吴建华见面的品牌老板叫安曼妥,聊天的过程中,安曼妥自始至终都对吴建华爱答不理,旁边明明有椅子,也不让他坐下来。吴建华知道在米兰人的眼里,中国人最多就只是个材料供应商,做时尚根本不可能。

这种冷落让吴建华一度非常难堪。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到了吴建华的面前。

城墙红的宋锦服装,在吴建华和工人们的手里经过大半年上百次的打磨,终于在年亮相在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上。

独具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和精细的做工得到了米兰时装周终身荣誉主席MarioBoselli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34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